一、本人最简明扼要地回答你:给你个特写镜头更容易理解:你就在当下,你站在中间,你来回看着两边(的人物),既真实、清晰,又模糊、虚幻。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在来回摆动着!你能够这样对待生气、名利等身外之物就好了,你就无无明了,你就当下开悟了!
二、本人详解如下:《金刚经》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意思是指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的外在形象,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不是事物的本质。例如大树(特别是树根)有意识,我们肉眼看不到,也看不到它的基本细胞结构和树根。太阳我们也看不到全面深刻的结构,月亮也是。看人更是如此。
这句话是指精神世界而言的。一切相都是虚妄,是相对于真实不变的自性(或者灵魂永生)而言的。这不是说大千世界都是虚妄没有。不是说不必劳动,不必发展科学技术,要承认房子钱财还是在的,人还是在的,承认劳动、创造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价值,但须知这些都不永恒存在,如梦如幻,就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不要痴迷其中,不要执迷不悟。人生百岁似乎很长,但在佛祖的眼里,一刹那间就消逝了,所以人生如梦,很不真实。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生气几天甚至大动干戈、图财害命、对簿公堂,实际上得不偿失、很不值得。只因他们执迷不悟,这几天气愤、争斗甚至杀戮对于宇宙时空来说更是短的不可计数,你为什么还要终生耿耿于怀呢产生杀机呢?这是愚痴的表现,而不是觉悟开悟的表现。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这恰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就是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肉眼只能看到局部和表面,这不就是虚幻、不真实吗?辨证地看问题,在两边看问题;我们就在当下,在两边看问题,即用肉眼看到虚幻不真实的一面(肉眼、潜意识认为的真实事物),也用心灵或”天眼“或理智看到本质变化真实深刻的一面(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它是虚幻的、模糊的,但认识到其真实本质变化又是清晰的、深刻的,这样你就不那么痴迷和执着于实相或假象了,也就开悟了,解脱了,解除烦恼,生活自在了)。
同时须知(这也是在两边看问题):当你看一个事物,看到的不再是这个事物外表形象的时候,就距你看到这个事物最本原面貌的时候不远了。这就是《金刚经》接下来的另一句含义深刻的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是有三个境界吗?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属于第一境界(例如你第一次或而立之年30岁看一本书或者认识一个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第二境界(例如你第二次或不惑之年40岁看一本书或者认识一个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属于最高的第三境界(例如你第三次或知天命之年50岁看一本书或者认识一个人)。
三、本人今晚睡了俩小时醒来反复推敲修改,花费了一俩小时完成这么两段话,加上查阅资料一俩小时,再加上二三十年断断续续修习佛学,很久吧?但对你来说就是一刹那,而且你所在之处是大白天呢,我却是在凌晨3:53分。可见狭义广义相对论的奇妙。哈哈哈,法喜啊!!
四、《赛斯书:灵魂永生》,意识、心电、灵魂都是能量的存在形式。你的意识创造你的实相(乐观意识创造积极实相,消极意识吸引消极实相或事物)。
五、灵魂的潜力无穷,身体需要灵魂,不能脱离灵魂而存活;但灵魂可以独立存在、永恒存在。其能量守恒,不会消失,不是虚妄,灵魂如电影胶片可以记录你的一生经历。
六、灵魂可以转世,继续创造、进步。
七、赛斯如是说:做梦也不是虚妄,反而比现实更加真实,只是需要理解《梦的本质》《个人实相的本质》以及《人性的本质》等。
八、中国梦是真实不虚的。虚虚实实都是生活所必需。中央夜以继日的务虚会和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市乡镇直到你个人的挑灯夜战、勤奋扎实的工作就是表现,二者都存在都需要,缺一不可,恰如灵魂和身体一样,特别是灵魂最重要。
灵魂是不正规的民间的一种说法,在佛法里,应该是见分,也就是第七识,见分相对来说,也可以说是虚妄
人看到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灵魂你看不到啊
释迦摩尼佛,从来没有提到过关于“灵魂”的说法。
具体的问题你可以百度“法住禅林”,里面有佛法问的一栏,里面有很多关于佛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