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伟明院士在央视节目里透露的内容,全电推进技术已经应用在最新的潜艇上了。我们知道,全电推进相比传统推进系统,最大的优势是高能武器的供能问题得到解决,其次就是减少传动系统零件并且布置灵活,不再需要长长的刚性传动轴,柔软的电缆可以随意铺设;用体积较小的电动机取代巨大的燃机,提供电力用的燃机的位置也可以按照最优布局进行安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优点,零件少了震动源也就少了,而且没有了传动轴的束缚,减震装置的设计难度也大大降低,对于潜艇这类对噪音非常敏感的装备非常关键。
不过把全电推进吹得再好,不考虑工况的话全都是耍流氓。曾经有人提出过潜艇堡垒战略,就是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在沿海形成堡垒圈。但是中国的黄海和渤海水深太浅,想要主动出击必须经过岛链,潜艇根本藏不住,作为堡垒区不合适。
在南海进行堡垒区布置是不错的选择,本身南海水就深,海况恶劣,美国现在也老是来南海搞事情,所以我们将来的堡垒区设置在南海效果会很不错。
潜艇的噪音控制一直是个让各国头疼的问题,针对敌方的主动声纳潜艇的噪音主要有机械噪声、螺旋桨噪声和水动力噪声,其中机械噪声和螺旋桨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潜艇冲开水流和水流在艇身上摩擦造成的,由于噪声不是很严重,所以各国的消声优先级不在这里。俄罗斯潜艇为了减阻,在艇身表面的流体边界层上注入聚合物溶液,就像鱼身体表面的粘液一样。结果是摩擦阻力降低了一半,航速增加了10%。实验用的潜艇就是下图中1710型中的一艘。
同时还发现,减阻之后潜艇的表面噪声对水声设备的干扰降低了5分贝左右。中国后来也搞过类似的研究,不过只在实验室做了实验,而没在潜艇上进行。
螺旋桨噪声主要还是靠试验进行调整,但是效果总归不是很明显,所以后来就有了泵推。目前军用舰艇都是有轴泵推,其实就是在螺旋桨外面套了个排水槽,和无轴泵推区别很大。无轴泵推不仅在降噪上有优势,在中高速航行时效率也比螺旋桨高。
机械噪声主要是潜艇内部的燃机等能源设备发出的。虽然现在很多潜艇采用了斯特林发动机,噪声比柴油机更小,但是机械振动和摩擦仍然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为了降噪,军工科研人员设计了各种被动和主动式隔振装置。被动隔振一般使用气囊隔振器或电磁隔振器,效果显著。但是气囊的弹性太好了,根本停不下来,主动调整的话响应速度又比较慢,所以需要其他隔振装置配合使用。电磁隔振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同级互斥,另一种是超磁致伸缩材料
这种材料在磁场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伸缩,响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其实可以算做是半主动的减震装置了。
其实没那么简单,有一个叫混沌隔振的理论,海军工程大学有相关论文,内容比较高深,需要有一定应用物理研究能力。主要讲的是消除非线性振动的手段,由于起点比较高,所以我们没法讲解的更加简单,所以网址给大家自己看好了,看不懂我们也无能为力。
最后总结一下,潜艇的降噪,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主动降噪,难度非常高,如果能从源头上降噪,比如高效利用核动力和全电推进系统,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