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英歌按舞蹈节奏板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2025-04-09 00:46: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潮阳英歌在广泛的流传中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3下槌或4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者舞时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潮阳的棉北、文光、城南一带。

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5棒、打7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8棒、10棒、11棒、13棒构成一组动作的,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棉北、文光、城南一带,其特点是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变,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三类,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

对打套式是运用英歌本身具有的单槌、双槌等表演程序,溶进了南拳的单打、双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由于南派武术的有机溶入,因而舞蹈动作显得特别勇猛威风。

南山文派英歌的特点是参舞的队员不是全执舞棒,而是前部分的队员两手各执舞棒,后部分的队员则一手执小鼓,一手执鼓槌,槌鼓共鸣,热烈活泼。

在舞蹈过程中,间或出现“渡江”的表演程序,使得舞蹈旋律具有峰回路转、浓淡有致之妙。这是南山文派独有的特色。

南山武派英歌的队伍结构和表演形式,类同南山文派,所不同的是武派没有“渡江”形式,武派的特点是在阵图的变化中,每每出现一组由打20多棒到30多棒的“敲击组合”,突出“武”的威勇,使得场面更加雄奇壮观。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最后的收场节目是“打布马”。以一人扮成朝廷官员,他的半腰束挂上布制的马匹,上半身露在布马中间上面,下半身为布制马匹所掩盖,酷似骑马形状。这官员两持双锏,与手握木棍的徒步和尚进行对打,最后以官员战败而逃作为英歌结束的活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