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字4画。
凤,汉语常用字,读作fè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远古祭师用来祭祀通神的完美神鸟,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后引申为有圣德的人、乐器、音律等。
《说文》采纳了战国以来从鸟、凡声的结构,隶变后楷书作“凤”,简化作凤。凤字始见于清代刊行的《目连记弹词》,现为正字。
本义是孔雀类所谓凤鸟。《小屯·殷虚文字甲编》3112:“甲寅卜,乎鸣,只凤,丙辰只五?”中鼎:“中乎归生凤于王。”引申指鸟中之王凤凰。《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假借作“风”。
出於东方君子之国,
见羊部羌下。
翺翔四海之外,过崐崘,
崐崘当作昆仑。
饮砥柱,濯羽弱水,
弱水部作溺。
莫宿风穴。
二语见《淮南书》。《文选》注引许慎曰:风穴、风所从出也。
见则天下大安宁。”
黄帝、周成王之世是也。
从鸟,凡声。冯贡切。
古音在七部。《荀卿书》引诗。有凤有皇,乐帝之心。当作有皇有凤,与心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