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温度下,为什么铁摸起来比木头要冷些

2025-04-16 17:44: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冬天无论摸什么铁制的东西,总觉得比木头的要冷些。为什么呢?是否暴露在环境空气下铁和木头的温度不一样呢?
其实,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感觉铁制的东西比木头的冷主要是因为铁传热比木头的快得多。我们握着铁的东西觉得很冷,是由于我们手上的热很快传到整个铁的东西上去了。握木头制品的时候,手上的热只传到和手相接触的部分,热不会很快地传送走。所以我们握着铁的东西觉得比木头的要冷得多。
夏天,在烈日照射下,摸铁的东西和木头的会觉得铁的比木头的热。虽然情况与前面说的刚刚相反,但道理一样。因为我们人的体温是37℃左右,如果气温达到40℃,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铁和木头比人的体温高,此时如果用手摸它们,就会感到铁的比木头的烫得多,原因同样是铁传热比木头快。

回答2:

这个问题如果想透彻的搞清楚不容易,哪怕不是相关专业的博士也很难搞清楚原因。其实需要物理化学的知识,了解一下”蒸汽压”这个概念就好办多了。其实没有其他比如太阳、辐射、照射等外界输入能量来源时确实在同样室温下铁的温度要低一点。
如果学完蒸汽压的概念还不太明白可以做个简单的模型帮助理解:如为什么37度的室温下,空气温度和水的温度不一样?因为水有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趋势,空气中的水蒸气也有转化为液态的趋势,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平衡系统即:水蒸气转化为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其实这时水的温度和水蒸气的温度(等同于此时空气的温度)会和当时的空气湿度相关(也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多少),湿度计就是这个原理。脑洞再开的大一点,铁也一样,生活中的铁是固体,别忘了温度高铁也会融化,铁水也会沸腾,然后铁即使在固体形态也会有部分铁原子逃逸出去的趋势,周围的铁原子也有重新回到固态的趋势,但是正是由于铁不容易挥发导致周围很稀少甚至游离铁原子浓度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所以会导致这个状态平衡想要达到平衡需要很久,同时铁块激活到游离态铁原子需要很大的能量,不像水标准大气压下100度就沸腾了,所以此时状态下铁块的温度就比较低了。
如果通过一种方法阻止铁的表面原子逃逸,就可以让铁的温度不那么低,比如在铁的全部表面涂一层乳胶(老式的鼠标滚珠就是了),相反的例子但是很多,有些塑料上渡了一层金属,你摸着有金属感它的也是温度很低的其实,稍过一会儿就不凉了是因为金属太少你的体温已经把它升温了。

回答3:

铁比木头导热快

回答4:

哎我怎么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