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怎么治疗啊?都复发好几次了。中医和西医,那个比较好?

2025-04-09 05:56:3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丹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治疗丹毒的中药方(仅供参考)
  1.丹毒中药方-普济消毒饮合牛蒡解肌汤(仅供参考)
  【方药】牛蒡子10克,薄荷3克,桔梗6克,板蓝根15克,黄连3克,黄苓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头面部)
  【按语】丹毒发于头面部为天行邪热疫毒之气或风热之邪化为火毒。治宜散风清热解毒之法。方中普济消毒饮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牛蒡解肌汤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2.丹毒中药方-加味清热解毒汤(仅供参考)
  【方药】生石膏30~60克,连翘15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金银花30~90克,赤芍15克,黄苓15克,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地丁30克,蚤休20克,栀子15克,当归20克,生草6克,大贝母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丹皮15克,穿山甲10克,皂刺3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下肢)
  【按语】下肢丹毒症属湿热下注,蕴阻血分,郁化火毒。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中生石膏、连翘、葛根、柴胡、金银花、赤芍、黄苓、公英、野菊花、地丁蚤休、栀子等共奏清热利湿之功;大贝母、当归、乳没、丹皮、山甲、皂刺等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方中柴胡、葛根等清热解肌,对退热有良效。
  3.丹毒中药方-祛丹汤(仅供参考)
  【方药】南北沙参12克,知母12克,粉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地3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各个部位)
  【按语】中医认为丹毒发病原因是由于火毒之邪侵入人体,内因素体火旺,血分有热,两热想并郁于肌肤,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在外则现赤如丹涂之色,在内则有口干便秘、烦躁等症。故选用银花、连翘、薄荷、葛根以辛凉散热;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大黄以清热解毒,疏通腑气;珍珠母、干地龙清泄干热。热毒之邪清除则红肿热痛缓解;淤血消去则经络通畅;脏腑之气通顺,可以化谷生津,则口干、烦躁等症随之消失。
  临症加减:发热恶寒者,加银花15克,连翘12克,荷叶根12克,芦根30克;热邪雍盛、患处红肿热痛较显著者,加水牛角15~30克(先煎),川黄连3克;大便秘结加制大黄10克(后下);有瘀血内阻证、舌质紫暗者,加赤芍12克、丹参10克;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兼有头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女贞子、枸杞子、干地龙各12克。

  三、丹毒的穴位治疗方法(1)

  A.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针刺法治疗64例,痊愈58例,显效4例,无效2例。但远期疗效尚不够满意[4,8]。
  中医吧 能便宜点。

回答2:

丹毒治疗方6则
方1 鲜芦根汁 组成:鲜芦根2 000克。 用法:鲜芦根洗净,榨汁,分次当茶饮,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初起,色鲜红,伴畏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241 方2 马齿苋菊花粥 组成:鲜马齿苋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一同人锅加水l 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干研成粉。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泻肝利湿。 主治:丹毒急性期,病变部位较局限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8 方3 拌马兰头 组成:马兰头5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人沸水中烫数分钟,取出略挤,切碎,加入香干末糖、盐、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饮,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赤小豆苡仁汤 组成:赤小豆100克,苡仁100克。 用法:赤小豆、苡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烂,分次服用,每日3次。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丹毒下肢肿胀明显,或伴水泡。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术出版社,2001,241 方5 茯苓红花粥 组成:茯苓30克,苡仁30克,红花5克。用法:茯苓、红花熬汁去渣,加入苡仁、大米若干,用文火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利水,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丹毒,皮疹色暗红,舌紫苔薄。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丝瓜银花饮 组成:老丝瓜500克,银花藤1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 000克,熬汁去渣代茶饮,每次2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丹毒。[1]

回答3:

西医青霉素是首选,中医认为丹毒是内火旺盛,中医很多方子可以治疗丹毒,要找个好点的中医看看,风热、肝郁、湿热都会引起

回答4:

您好 对付 丹毒 内服 抗生素是必须的,建议您 外敷 金黄膏 具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的 功效 对丹毒 等 症比较适用 如果不好买,去淘宝找 百家康健 他那里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