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5-04-05 01:40: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2. 原文: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 翻译: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5. 作者:郑板桥(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其一生经历丰富,风雨坎坷,关于其的许多故事被保存下来流传于世,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一直所坚持的民本刚直的思想也影响着后来者。

回答2:

我们只是小小的县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一点儿忧愁和痛苦都牵挂着我们的心,
表达郑燮关心百姓疾苦之情,现在常被引用说明我们的国家干部,要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