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究一个“缘”学佛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让自己得到精神的解脱!就算那个人真修成了什么菩萨,那他为了什么呢?为了让大众离苦,还是为了自己?为了大众脱离离苦,那即便不是菩萨,一个好人一样可以做很多!如果为了自己,那跟利益小人又有何区别!你在乎“是否修成”这四个字又有何意义?何为“修”?何又为“成”?修是修心,抱着追名逐利的心去修,那不是修,那是追!修本无相,是一种境界,修心,修性!自然得大道!得大道只有自己知道,外人亦不知晓!成乃本身自成,与外人无关,自己本身不追求,然而缘分、境界使然,因果轮回修成了,那也不是显摆的事!只是缘分到了而已!如今末法年代,还有追求这些层次高低吗?人家修的成与否,你又如何辨别,你连自己要修的都不知道,如何辨别,硬要辨别那很有可能魔字当空,你却拿他当菩萨拜!好自为之!
看他的所作所为像不像菩萨
登地菩萨已具有佛的功德,可以分身无数像释迦在那样他方世界示现成佛。已超过净土上品上生位。已获无生法忍。
当菩萨的条件,就是发过菩提心的人,发过菩提心的人,当下就是菩萨。
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有二世的菩萨、有数百世的菩萨、有几劫的菩萨、有凡夫未证悟的菩萨、有已证悟的大菩萨、层次高低不齐,但是总目标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现在依佛经之大意,略分四种菩萨,分别叙述如下:
一、名义菩萨
所谓名义菩萨者,就是已发菩提心者,一心一意为成就佛道而精进,但是尚未受过菩萨戒,此辈的菩萨行者,称之为名义菩萨。
二、凡夫菩萨
所谓凡夫菩萨者,即是发过菩提心,同时也受过菩萨戒,但是尚未证得果位,十信位的凡夫,是“名字菩萨”或“假名菩萨”。此辈菩萨称之为凡夫菩萨。
三、登地菩萨
所谓登地菩萨者,就是已发过菩提心,已受过菩萨戒,已证悟到法身者,又称之为法身大士。有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菩萨。
地是能生能载的意思,能生无量功德,能载无量众生至究竟佛地,地地能生,地地能载,一地比一地广大,一地比一地高深,故名之为登地菩萨。
四、佛菩萨
所谓佛菩萨者,就是已经到达佛地的诸佛,乘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倒驾慈航,为度化无量众生,示现菩萨身份,以普济一切苦难沉沦的众生,诸佛以权宜方便所示现,如观世音菩萨,就是正法明如来所示现,如此之菩萨,称之为佛菩萨。
以上所举出的四种菩萨,其果位不齐,境界有深浅。名义菩萨与凡夫菩萨,尚未证得果位,还属于低级菩萨,于六道中生死轮转,是由业力决定的,不得自主的;
登地菩萨与佛菩萨,已证悟到清净法身。所以,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于六道生死中,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属于高级菩萨,神通自在,分身百界,无量化身,普度无量有情故。
怎样看出一个人登地不登地?有没有证得法身?有没有开悟?
就看他有没有慈悲心,他有没有奉献给众生的心?开悟了,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他会悲愍众生。因为悟了法身之后,法身是和众生一体的,众生不觉悟,就痛在他的身上,这是一个菩萨的特点。就像妈妈爱孩子一样,病在孩子身上,痛在妈妈心里。一个菩萨他是这样子的。
1、初地菩萨有如此证悟:
a、证得100种三摩地;
b、得见100尊佛陀
c、以他(或她)的神通力而认识100尊佛陀
d、通行百佛世界
e、穿透百佛国土且能彻底浏览
f、在100个世间说法
g、得100劫的寿命
h、知道百劫内过去未来之事
i、获得100种法门
j、得现百身
k、身体被百尊的化生菩萨眷属所围绕
i、堪为法王
以上是初地菩萨的12种智慧福德
2、 第二地菩萨的福德是初地的1000倍
3、 是初地的10万倍
4、 是初地的百万倍
5、 10亿倍
6、 千亿倍
7、 千亿那由他倍
8、 三千大千世界亿倍微尘之数与初地之数的乘积,同时是100世界的法王
9、 功德如第八地,同时是两千世界的法王,且拥有如1亿阿僧祗国土之微尘数的三摩地
10、 不可说倍数的功德。此“不可说”不是一个仅含有普通意义的客观字汇而已,而是佛门中代表巨大数量的用字。据说十地菩萨可拥有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之微尘数的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