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个人事迹: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在湖北出生,字仲拱,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扩展资料:
1949年秋,在海外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满怀着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携夫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对于这样的选择,身边的好多朋友感到不解,面对质疑,李四光坚定地回答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我所学的全部知识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现在,我的祖国和人民还在贫困中挣扎,我应当回去,用我所学到的本领去改变祖国的面貌。李四光归国之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
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学家们预见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兴起,我国地质科学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相关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1951年8月,由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组成的东北地质学院正式成立。
时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李四光兼任校长,在学校筹备期间,李四光数次往返于北京和长春,亲自参与筹建工作。从此,地学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
1、武大情缘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凝结着他的教育救国理想。经过实地考察,李四光发现东湖之滨实乃办学的上好宝地。于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确定武昌东湖珞珈山一带为国立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李四光请美国工程师开尔斯来进行新校舍的规划设计,历经一载有余,终于完成。
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的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
2、改名
名字由来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仲揆。
1902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
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的人物生平: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1950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6年2月,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同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同年12月,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
李四光的个人事迹: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扩展资料:
李四光,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的开拓者,地质力学学说的创始人;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就是坚持真理、无私奉献、一心报国的中国地质学之父。
1949年秋,在海外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满怀着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携夫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李四光归国之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学家们预见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兴起,我国地质科学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相关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1951年8月,由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组成的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正式成立,时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李四光兼任校长。
在学校筹备期间,李四光数次往返于北京和长春,亲自参与筹建工作。从此,地学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
李四光的个人事迹: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在湖北出生,字仲拱,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扩展资料:
1949年秋,在海外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满怀着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携夫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对于这样的选择,身边的好多朋友感到不解,面对质疑,李四光坚定地回答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我所学的全部知识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现在,我的祖国和人民还在贫困中挣扎,我应当回去,用我所学到的本领去改变祖国的面貌。李四光归国之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
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学家们预见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兴起,我国地质科学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相关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1951年8月,由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组成的东北地质学院正式成立。
时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李四光兼任校长,在学校筹备期间,李四光数次往返于北京和长春,亲自参与筹建工作。从此,地学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查看全部8个回答
高考生物培训学校 ——中国高考生物...
高考生物培训学校 ,六年网课名师,所在平台均为生物业绩...
nbteacherfb.com广告
高考生物网课 都有哪些?中国高考...
关注高考的人也在看
高考生物网课 ,冯博是首批网课名师,所在平台均为生物...
nbteacherfb.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李四光个人简要事迹10字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28 浏览131 2019-10-20
李四光短一点的故事10个字
李四光9岁那年,元宵节晚上有花灯表演,他和大人们兴高彩烈地去观看,很晚才回家。熟睡之中,突然有人大声喊起来:
"不好啦,河南大婆的屋子着火了,大家快去救火呀:"
李四光在梦中被一片嘈杂声吵醒,赶紧披上衣服,提着一只水桶也跑了出来。河南大婆家的茅屋火光冲天,李四光跑到池塘边装了多半桶水,踉踉跄跄地拎到茅屋前。火苗正从茅屋顶往外窜,可他怎么用劲,水也泼不到屋顶的火苗上。
李四光又拎着水桶转到房子后边,看见屋檐下正巧放着个梯子。李四光的胆子从小就大,爬梯子是经常事,这回又是救火,他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房,把桶里的水一飘一飘地向火苗泼去。火终于被大伙扑灭了,河南大婆也被救了出来。母亲四处找不到李四光,急得大喊起来:
"四光!四光!你在哪儿?"
"妈妈。我在这儿!"
妈妈一听,儿子的声音好像从天上发出来的。她抬头一看,只见儿子在房顶上拎着水瓢、,提着水桶,裤腿上还滴滴嗒嗒掉着水珠。
"快点给我下来,多危险!你是怎么上去的呀?"
"妈妈,房后有梯子,我是蹬着梯子上来的。"
邻居们赶紧跑到房后,从梯子上抱下李四光,并齐声夸赞他勇敢。这时,李四光看到河南大婆没有穿棉衣,便赶紧跑回家,把母亲的旧衣服拿来送给河南大婆。看到这一切,母亲感到很高兴,儿子已经懂事了。
174 浏览1437 2017-12-15
李四光的事迹100左右
两个
1、李四光在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觉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对对子的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独角兽。同学们一见就蒙了,有说大马蜂的,有的说是小壁虎,还有的说是大老虎。各样说法莫衷一是。这时,李四光想了一会儿说比目鱼,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点了点头。他的说法也不是没道理,因为比是成对的意思,和独相对。
2、李四光还是个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