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由几个朝代建成的?

2025-03-30 00:43:2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回答2:

好几个朝代健成的。

回答3:

1、自西周开始,已经有带烽火台的城墙出现,用以防御和报警。直到战国后期,匈奴逐步兴起,并且强大起来,当时七国正忙于兼并战争,为了避免后方起火,北方之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匈奴入侵在自己的北部边境建造长城。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打击匈奴,派蒙恬率30万秦军征讨,同时连接扩建以前秦赵燕三国的长城,作为蒙恬军团的依托以及一线防御。(其实秦朝的几大工程里,阿房宫、骊山墓、长城、驰道、灵渠等,比较之下长城使用民力是最少的,时间也短。民间传说要用活人填长城才能牢固万年是胡说八道,是对秦始皇妖魔化宣传的结果)
3、秦朝灭亡后,汉承秦制,军事上也一样受到匈奴袭扰,尤其在高祖刘邦白登受困之后,更加注重防御匈奴,一面和亲,一面修长城(多是加固扩建秦长城,部分是新造)
直到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几次远征后,才算是打残了匈奴。
4、以后的历朝历代,凡是受到北方游牧骚扰的都会修长城,有的是加固扩建前朝长城,有的是自己新建(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明长城)即使是异族政权也一样(异族之间狗咬狗也很正常)。
5、到清朝时,对游牧民族政策另辟蹊径,号称“明修长城清修庙”自康熙开始不修长城,受到的边患问题远少于以前历朝。但是实际上也修过一段较短的,质量也差的长城,这段清长城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总结:起源西周,战国成型,秦朝成熟,历朝延续,清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