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扶贫资金(少部分)+农户贷款(90%-95%)
案例:盱眙县首个光伏扶贫项目,安装228户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量317.52KW,发电量全部接入国家电网。项目资金统筹方式:盱眙县烟草局出资9万+第三方公司担保+农户从当地农行贷款95%以上,共261万元。贫困户收益:总收益556万元+补贴228万元。
模式二:扶贫资金(60%-70%)+农户自筹(银行小额贷款)
案例:云南红河县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安装300户,每户3KW。项目资金统筹方式:项目总投资900万,其中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州级财政资金配套政府出资600万,贫困农户出资三分之一享受农村信用社的贴息贷款自筹300万。贫困户收益:年平均发电量约3600度*云南省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0.95元=每年每户可增加售电收入3000元至3300元。模式三:扶贫资金(80%)+企业投资(20%)
案例:贵州罗甸木引镇光伏扶贫项目,项目资金统筹方式:政府出资80%+企业垫付20%后期农户以发电收益分期偿还企业。贫困户收益:每户每年可发1000多度电,产生4000元左右的收益。
模式四:扶贫资金+地方投资公司投资。
案例:安徽亳州利辛县光伏扶贫电站,每户建设3KW光伏电站,需要22500元。项目资金统筹方式:省里每户补助8000+市、县财政各配套2000+光伏电站承建公司捐助一部分+余款通过金融机构推出的“阳光贷”等产品配套支持,还款由光伏扶贫创业平台公司统筹统还。贫困户收益:在该模式的支持下,利辛县到2017年底计划建成户均3KW的光伏电站1.5万座+村均60KW的村级光伏电站90座+实现脱贫4.5万人收回成本后预计每户年发电收入3000多元。
模式五:政府全额出资
案例: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作为省会城市贫困程度和贫困数量较小,财力较强,为了扩大光伏扶贫覆盖面,合肥市坚持财政全额买单。建设资金按2:1的比例从市、县两级贫困专项资金中安排。
四种模式,百度一搜就出来了,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