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的能源情况怎么样?

2025-04-06 10:40: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表1.3给出了各种不同能源的资源基础量估算值、其当前的产量和储量对比。便捷性是资源利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尽管开发资源量巨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对环保有益,但这两种能源既不能储存,也无法长距离输送,便捷性方面会发生高昂的成本费用,因此,除非这两种能源能成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或目前油气价格急剧上涨,否则消费者的态度及消费习惯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注:所有没形成商业开发规模(或产量太低,无法计算在此表内)的资源,其定义的储量均为零。

①生物燃料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它有可持续(可再生)的基础,但其储量固定,能够且正在开采。

②太阳能总的资源量一定,包括所有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但估算时还必须考虑其他用途的日照,如保持地球温度、光合作用等,这样一来,资源基础量的依据就不太充分。

③全球的风力资源根据本章后(注2)资料粗略计算得出,需要说明的是太阳总辐射中有近0.2%通过使气团升温而转换成了风。

④热量估算以目前生产情况为依据,故较保守,因为地热可以不断进行补充。但这里所给出的数字也包括了低温的地热资源,虽然等级不高,但其资源基础量是高温地热的四倍。

资 源 产 量 储 量 资源基础 煤 93 16200 1060000 油 133 3538 216000 气 67 3900 25000 生物燃料 1 ① 300/年 太阳能 0 0 4000000/年② 风能 0 0 8000/年③ 地热 0 0 1000000④ 水力 21 40/年 95/年 核能 19 2400 10000 总计 334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化石燃料是正在衰减的有限资源,其衰减速度远远高于其接替补充速度。新发现不断增加储量和资源基础,但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现在看来,21世纪的大半时间里,化石燃料(尤其是液态油和气)仍将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都表明石油产品消费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不过所有化石燃料的资源基础至少还够维持下一代人的消耗;煤和干酪根的资源基础巨大,以当前的消耗水平看,还可以满足今后20代人的需求,但发达国家已不再用煤,干酪根也从未成功地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资本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不断从能量密度低、便捷性差、效率低、清洁性差的能源转向更为优越的能源(如果在效率和清洁度与能量密度和便捷性之间必须取舍的话,肯定选择后者,不再使用风车和帆船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各种主要能源的变迁也是如此,从木柴到煤,再到油,每次转变,上述四个方面的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和油气相比,煤远不如其方便,环境影响也更为严重。发达国家是拒绝回归、追求技术进步、还是从巨大的原始资源量中生产出改进的二次燃料?有人说我们已到了应该放弃所有可燃燃料的时刻,但如此一来,又该用什么呢?非可燃性燃料除了核能和能源节约,没有哪一种可以接替化石燃料。

核能是否优于现存的各种能源,目前还处于准科学、政治、公众的争论焦点之上,因此必须明智地考虑如何确立“更好”的标准。

能源节约应该适用于所有美国人和多数发达国家,理论上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但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转变社会价值观。任何地方都可以提高效率,但富裕国家不能期望低收入国家节约能源,事实上,这些国家所耗的能量微不足道,应该提高其耗能水平。

注释

1. Jeffrey, Edward C. 1925, Coal and Civilization, Macmillan Co., NY, pp. 165-166.2. Cook, Earl, Man, Energy, Society p. 53. Hedley, Don 1986, World Energy: The Facts and the Future, Euromonitor Publications, London, p. 171.3. Ward, Barbara and Dubos, Rene 1972, Only One Earth, Norton & Co, p. 34.4. Hedley, The Facts and the Future.5. Edmonds, Jae and Reilly, John M. 1985, Global Energy: Assessing the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 p. 157.6. ibid, pp. 76-89.7. Hubbard, M. King 1962, Energy Resour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 C., p. 75. 8. Giddens, Paul, Early Days of Oi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9. Yergin, Daniel 1991, The Prize, Simon and Schuster, NY, pp. 58-587.10. Hedley, The Facts and the Future, p. 237.11. Yergin, The Prize, pp. 395, 409, 480, 493, 494.12. Abubakar, Ahmad 1989, Africa and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Acquiescence and Dependency, Praeger Press, NY.13. Smil, Vaclav 1987, Energy, Food, Environment, Clarendon Press, Oxford, p. 26.14. Edmonds and Reilly, Global Energy: Accessing the Future, p. 232.15. Hedley, The Facts and the Future, p. 171.16.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 p. 155.17. Edmonds and Reilly, Global Energy: Accessing the Future, pp. 218, 219.18. Cook, Man, Energy, Society, pp.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