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识人之智,老乡去投靠他,为何却因饭桌上的一动作将其开除?

为何却因饭桌上的一动作将其开除?
2025-04-06 07:05: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曾国藩的识人之智,有一个事例:曾经有个投靠他的老乡因为和他吃了一顿饭而被断定不能重用。是因为曾国藩发现这个老乡生活已经很困苦了还把粮食里面的糠挑出来,他觉得他外表实在,但是其实是一个不踏实的人。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难得的人才,他本人是曾子第70代孙子。他从小就饱读诗书是一个真正的文官,但是后来我们知道的他是湘军的创始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是和当时的历史年代有关。如果不是当时那样的情形,曾国藩应该一直是一个舞文弄墨的文官,不会上战场。为了挽救国家清末、民国时期有多少起笔从军的文人,他们也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行,但是为了挽救国家他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也是因为这样的爱国情节组织军队,也因为他的钻研他的湘军在历史上留下来深深的印记,也让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多存在了一段时间。

曾国藩能够把湘军组织的这么好也和他的识人才能有关系,他通过细节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以重用,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把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

清末时期军中和百姓已经生活很艰难,带糠的粮食能吃上也不容易了,处境相当困难,就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苦难百姓也去投靠他,但他也不是什么都用的,他用自己识人的大智慧,去收留那些该收留的人。大事情因为留意而能做好不为奇,小细节才能看到人的本真。

回答2:

因为这个人在吃饭的时候暴露了他不端的品行

回答3:

在饭桌上,这位老乡挑三拣四,不吃粗粮,只吃精细的粮食,然后将粗粮扔弃。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同样是看人品的一个关键点。曾国藩就看见了这样一个不知节俭还言行不一的同乡,顿时就改变了他原本的想法。

回答4:

以小见大,从小动作看出他不堪大用,所以将他开除。

回答5:

因为他的老乡在吃饭时还将饭里面的糠挑出来,体现出了他虽可怜但并不实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