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后坦克的发展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从百人队长开始,到酋长;再到酋长-900;接下来是挑战者-1和挑战者-2。可以说,挑战者-2和酋长的差别,比起豹-2A6和豹-1的差别要小得多。
从1983年3月第一辆挑战者-1主战坦克装备英国陆军以来,外界对挑战者-1的评价始终不高,主要的诟病集中在火控和机动上,由于挑战者-1的火控系统由酋长式主战坦克改进而来,精密程度以及综合性能均不如M1/豹-II,在历年北约坦克射击竞赛中表现都不理想,首发命中率也不算高。
在1987年举行的加拿大“陆军杯”(也称为“银杯奖”)坦克炮射击大赛上,挑战者-1和M1、豹-2同台比武。
较量的结果,M1坦克炮的命中率达到94%,豹-2为92%,而挑战者-1仅为75%;每发弹的平均射击时间,M1为9.1秒,豹-2为9.6秒,而挑战者-1则长达12.61秒。
两项成绩的比较,挑战者-1坦克差距明显。这使专门训练了数月、打了6585发炮弹的英国皇家轻骑兵团的坦克兵们倍感耻辱。挑战者-1的动力系统可靠性也有问题,加上它过人的战斗全重,机动性不用说自然是比M1和豹-2低了不少。
和M1A1主战坦克一样,挑战者-1同于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首度接受战火洗礼。虽然机动表现不如M1A1,但是挑战者-1的火力、防护力可说是毫不逊于前者。
英国陆军的主要参战单位是第1装甲师的第7装甲旅和第4机械化步兵旅,共装备157辆挑战者-1主战坦克,担任联军地面攻势中最重要的左翼──横越伊南沙漠,切断伊军朝巴格达撤退的路线,并捕捉伊军装甲部队,尤其是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
在5月25日,英军第7装甲旅接触伊军两个装甲旅,该师的挑战者-1坦克首度在实战中大显身手,痛击伊军部队。次日第7装甲旅继续朝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市快速挺进,沿路上挑战者-1仍然以压倒性的姿态痛击路上的伊军装甲部队。
在这天的战斗中,一辆挑战者-1利用热成像仪,在5100米外解决一辆伊军T-55坦克,这是海湾战争地面战中联军坦克距离最长的一次成功猎杀,将线膛炮的长距离精确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波斯湾战争中,挑战者-1共击毁300多辆伊军各式坦克、装甲车辆,而仅有一辆挑战者-1被击毁。
在海湾战争中,英国陆军还进一步强化了挑战者-1的防护能力,包括在车头、炮塔正面加装皇家兵工厂制造的高爆反应装甲,原有的侧裙板也被维克斯公司研制的被动式装甲裙板取代;此外,参战的挑战者-1也配备了皇家兵工厂新研制的L-26型翼稳脱壳穿甲弹。
客观的说挑战者-1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结果并不足以评估某一型坦克的真实作战实力,造成伊军大溃败的因素很多,联军坦克的性能优势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甚至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加上被挑战者-1、M1A1坦克击毁的伊军坦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的老式坦克,双方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以这种一边倒的战场态势和性能形成代差的坦克之间的较量显然并不足以评判挑战者-1坦克的真实性能。
海湾战争以后,各国军火商纷纷看好中东这个大市场,英国自然也不落后。不过,由于在海湾战争中M1A1的表现更为出色,再加上科威特和沙特对美国心存感激,他们先后订购了大量的M1A2主战坦克;而此时,法国的新锐主战坦克勒克莱尔浮出水面,德国也借机推出了豹-2A5/A6主战坦克,并且都获得了订单。相比之下,英国推出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就乏善可陈了,英国只获得阿曼36辆挑战者-2的订单,只相当于人家的一个零头。
尽管与挑战者-1相比,挑战者-2已经有了16项重大改进,主要包括:采用L-30型120毫米线膛炮;新型的TN-54型自动变速箱;新型的乔巴姆装甲;新型的火控系统和增强顶部防护的新炮塔等。其中以火控系统的改进最大。
这种火控系统是M1A1火控系统的改进型,包括新型火控计算机、稳像式三合一炮长瞄准镜、全电式炮控系统等。也就是说,在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上,挑战者-2已经赶上了M1A1和豹-2的水平,如果英国坦克兵拿挑战者-2坦克炮再和M1A1、豹-2比试比试,当不至于陷入窘境。
但产品营销是要用数据说话的,维克斯公司无奈之下被迫推出专用于出口的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以期在国际市场上与美、法、德一较高下。
挑战者-2E中的“E”为英语单词——出口的第一个字母,在进行了6年多的研制工作之后,英国维克斯防务系统集团已完成挑战者-2E主战坦克最终的生产型。批量生产型的挑战者-2E已于2002年正式驶下生产线。
维克斯公司称,最新型号的挑战者-2E采用了目前最新的技术,功能强大,并且还拥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它将成为世界各国已经装备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最出色的车型之一。
国外有关兵器专家研究认为,提高现代主战坦克火炮威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安装“猎-歼”合一的数字化、网络化车载智能火控系统。
以坦克车载火控系统及各种传感器与车辆数据总线直接相联,组成一个车辆信息局域网,由多台分布式的数字化计算机控制,这种指挥仪式的火控系统能实现车长独立昼夜搜索目标,炮长可快速完成自动化全天候操炮作战。
事态紧急时,车长甚至可以越过炮长,直接操纵大口径坦克炮射击突然出现的威胁目标,这一功能被称为“猎-歼”合一火控模式。
装备了现代化火控系统的主战坦克,越野行进间射击首发命中率高达95%,可识别战场上4500米以内的敌军目标,跟踪与射击2500米以内的运动和静止目标,可以弹无虚发。
目前美军的M1A2式主战坦克,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德军的豹-2A5/A6型主战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III/IV型主战坦克、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等,均装备了第三代“猎-歼”式指挥仪型车载数字化光电计算机合一的火控系统。
有关专家认为,现役主战坦克车载火控系统最先进者非英军“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的指挥仪式火控装置莫属。其车长周视潜望瞄准镜及炮长瞄准镜均装有独立的热像仪和激光测距机。
车载中央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同时运算车长及炮长标定的两组火控数据,当跟踪瞄准第一个目标时,搜索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在第一个目标被消灭后只需按下按钮,炮口即可自动转向攻击第二个目标,待与火控计算机设定的方位重合时便可自动击发,“无间隙”地操纵火炮。
如此,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可节省炮长两次标定目标所需的时间,几乎可同时对付两个目标,将射击循环时间降至每2发6秒钟左右,从而达到光机电模式火控系统的极限。这对于生死存亡系于千钧一发之际的坦克大拼杀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挑战者-2E采用了全综合式战场管理系统,可从武器系统或GPS全球导航系统输入导航信息。车长用稳定全景昼夜两用热像仪和带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与以前相同,但增加了热像仪通道。驾驶员观察系统保留了昼间潜望镜,增加了热像仪。
早在挑战者-2主战坦克上,就已经装备了一套昼/夜观察/火控系统,挑战者-2E则增强了目标捕获能力,使得对目标的反应速度更快。在挑战者-2E上,车长和炮长各自拥有一套集成化的火控系统,包括有独立的昼夜两用热成像设备和微光夜视仪、对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
唯一不同的是车长热像仪是法国生产的顶置式周视昼/夜热成像仪,炮长拥有一个萨杰姆公司的顶置式双向稳定成像系统。两套设备均可独立指挥火炮的射击。挑战者-2E在常规情况下是以“猎手-杀手”的模式进行作战。
在这种模式下,车长可以独立对目标进行选择、测距,等命令下达给炮长的时候,弹道计算已经完成,直接击发就可以了。
这样能使火炮的反应速度上一个台阶,据说在试验的时候,挑战者-2E创造了40秒摧毁8个目标的成绩。在紧急情况下,车长可超越炮长直接发射,所以被叫作“杀手-杀手”。
英国坦克对于战术机动性向来不太重视,从百人队长开始,战后英国坦克几乎都比同时代的西方其他国家坦克大一号,但发动机性能却并不出色,其结果是英制坦克的机动性全面落后于西方同代坦克。
这个问题在挑战者-1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挑战者-2尽管稍有改善,但仍显落伍,这也是挑战者坦克在争夺国外客户上总是拼不过美国、德国或者法国人的产品。为了扭转出口上的颓势,维克斯公司为挑战者-2E专门从德国引进了大功率的坦克发动机,使挑战者-2E的机动性能大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