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进攻关中,为何都喜欢从函谷关或者潼关发兵呢?

为何不能从黄河那边发兵呢?
2025-04-07 12:57: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战略要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某地核心区域的控制,可以达到对其他区域的绝对控制权。


函谷关最早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

 自咸阳顺渭水东行,会到达今天的潼关(曹操修筑)而进入淆涵通道。淆涵通道是被中条山与秦岭包夹而成河谷谷地,中间流淌的是黄河,通道的两端正是三门峡与潼关。在这片呈长方形的区域之间,函谷关所处的高地稠桑原从秦岭向北延伸下来,直达黄河岸边,正好完全的拦截淆涵通道,将之一截两半,大有此路不通的架势!但是,稠桑原中间却天然存在这一条被雨水冲刷出来的东西向裂口,函谷关就设关于此裂口东端(如今的灵宝县王垛村)。

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是古时一重要军事要地,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从现如今的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刘邦首次进关中采用了避实就虚的策略,选择由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武关入秦。武关地理位置在于秦楚交界,并不比函谷关好走,刘邦是占了天下大乱的便宜。 还有一点,过了函谷关,后面就是关中平原,直驱咸阳没有其他的要塞,有利于进攻,但是从武关走,还要打下蓝田关或者大昌关,中间也还有一系列的小据点,相对而言容易师老兵疲。大散关和潼关也存在类似问题...

回答2:

易守难攻,如果从黄河发兵,相对来说是不利的,容易浪费兵力。很不划算。

回答3:

因为地理位置好,只要能够打下来,那么就可以成为兵队的占据地,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