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阻滞是中医诊断术语,意思是由于不注意受了风,就是让风不注意吹到,经络血脉被阻滞,也就是血脉经络不舒畅,一般导致疼痛。
风邪阻络也指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间歇性跛行,分两类。一为位置性跛行,指发生在行走或长时间站立不动时,发病后只要改变体位,将身前屈或蹲下,或弯腰行走,痛即消失。二为缺血性跛行,指发生在行走或下肢活动时,呈肌痉挛性样疼痛,于两小腿外侧肌群较多,停止行走或下肢活动,疼痛即消失。治疗保守以休息为主,严重者效果不好,大多要手术的方式治疗,但手术指证要严格掌握,要根据Mr检查,受压阶段,综合分析而定。
一、风邪
1、概念:
风邪是中医基础术语。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也就是由风致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2、其致病的特点是:
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具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内风多为肝风内动,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
3、分类:
分为四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等,外风内风均伴有动的征象如震颤、抽搐和痉挛等。
中医理论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这句话的意思是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生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一时腠理疏解开张,腠理是指体表肌肤,风邪阻滞的意思是,风邪,侵袭人体,首先侵袭人体肌表,并停留于肌表,主治于其表,阻滞,是指瘀阻停留的意思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因此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病证。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