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原因及其性质,谢谢......

2025-04-05 09:43:0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原因: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性质: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它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回答2:

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回答3:

、戊戌变法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1)1879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日益显露,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言词恳切。但因顽固派阻挠,使光绪帝未能如愿召见康有为
(2)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即发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保国会的成立
(1)时间:1898年
(2)地点:北京
(3)人物:康有为
(4)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5)机构分布: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
(6)影响:在保国会影响下,各地分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百日维新
(1)1898年6月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2)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新政官员,经办变法事宜
(3)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4)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
②经济方面
③文化教育方面
④军事方面

(5)变法的作用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政
③虽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但是对旧制度进行了不少改革
④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4.戊戌改变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强烈反对变法
(2)派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和人事任免权
(3)除陈宝箴外各省官员皆抵制变法法令
(4)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5)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①慈禧宣布“临时听政”,囚禁光绪于瀛台
②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③罢免、充军参与新政的官员40多人
④除保留京师大学堂等,其他内容全部废除
(6)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戊戌变法的评价
①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②资产阶级维新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8)失败原因
①主观原因
②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向维新派发动反扑,结果失败
③根本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低
(9)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返回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