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可以看成是由阿尔花-D-葡萄糖脱水缩合生成的多糖。所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淀粉又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其中直链的含20%,存在于淀粉的内层,一般由数百到数千个阿尔花-D-吡喃葡萄糖通过阿尔花-1,4苷链连接而成的直链多糖。不易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但不成糊状。直链淀粉才是溶液中使碘显深蓝色的部分,X射线分析已证明,直链淀粉的链状分子弯曲盘绕呈螺旋状,每一个圈约有六个葡萄糖单位,螺旋中间的空穴足以容纳碘分子并靠分子间引力,使碘分子与淀粉之间松弛地结合,形成蓝色物质。中国人常吃的碘盐绝不含单质的碘,而是含碘酸钾。常说的碘遇淀粉变蓝,是说的直链淀粉溶液遇碘溶液变蓝。碘溶液中,常用碘化钾溶液中加碘单质,有如下反应:I2+KI===KI3,离子反应如下:I-(负号在右上角)+I2==I3-(3-在右上角)这是一个可逆平衡。所以碘溶液中有碘的单质分子。碘盐撒在士豆上是不会变蓝的。
为什么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为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第一个螺距有六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如果在淀粉液中加入碘液,碘分子便嵌人到螺旋结钩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波长范围为400~750nm可见光,而反射的光是蓝光,所以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