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草莓怎样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湿度

2025-04-11 17:32: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冬季大棚合理放风降低湿度的方法:
 通风降湿法
  通常来讲我们在遇到大棚内湿度大的话最先想到的就是进行通风调控,这种方法也是最基本的除湿方法。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通风需要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进行,避免导致棚室内的温度降低。通风排湿效果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大棚内外湿度差大,湿气会很容易排出。如果选择其他的时段那么必须要确保温度高,尽可能地延长通风时间。如果在进行通风时温度降低的太快,那么就需要及时的停止通风,避免温度急速下降给作物带来冻害。

  升温降湿法
  这个方法能在确保棚室内温度不下降的情况下降低大棚内湿度。当蔬菜有了一定抵抗力的时候,可以进行浇水闭棚升温达到30℃左右保持1小时,然后再通风排湿。3-4小时后棚温讲到25℃时可重复一次。
  合理浇水
  一般来讲大棚内湿度变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浇水导致的。所以我们在冬季大棚蔬菜浇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同时也要注意浇水的最佳时间和方式。通常冬春生产可选择晴天沟浇或分株浇水,地膜覆盖的可通过膜下暗灌。浇水要严格控制浇水量,避免室内湿度过高。每次浇水可以的适当通风,及时进行划锄松土,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

  地膜覆盖
  这个主要是通过地膜覆盖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能够降低灌水次数,是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的主要措施。
  吸湿法
  这里主要是自然吸湿和人工吸湿。人工吸湿可以用吸湿性不错的保温幕材料透湿以及吸湿性良好的保温幕材料,如无纺布可以阻止棚内表面结露,同时嫩巩固避免露水落到植株上,进而降低空气湿度。
  自然吸湿的话主要是通过稻草、麦秸、生石灰等材料铺于行间,吸附水蒸汽或雾,来达到降湿目的。
  中耕散湿
  主要是在晴天温室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浅锄地表,加速地表水分的蒸发,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回答2:

2月份,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是冬季草莓生产的真正开始,也是温度变化最为激烈
的时期,这一时期山东及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夜间温度降至零度以下,白天天晴时大棚内的温度又迅速上升,这种温度激烈的变化,既可以发生冷害,也可以产生湿
害,或者导致休眠,或者造成授粉不良,更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温床,因此该时期加强草莓的科学管理是当务之急,其管理重点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温度的管理。这一时期是草莓促成栽培进入开花结果的时期,低温、高温都对草莓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是低温的影响,夜间5℃以下的低温或
使草莓的雌蕊受害授粉不良,或使草莓的果实形成冷害难以膨大,形成畸形果,失去商品性;白天经常处于15℃以下的温度条件又会诱发草莓的休眠,造成生长发
育迟缓,吸肥吸水能力变差,果实变小,产量下降。二是高温的影响,28℃以上的高温就会使草莓的授粉受到影响,如果持续30℃以上的高温,就会造成草莓的
开花授粉率严重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草莓的第二花序的分化受到抑制,影响到后期的产量,甚至发生日烧病,导致绝产。另一方面,此时又是果实的膨大
期,25℃以上的温度,使得草莓的果实成熟过快,果实变小,不仅商品性差,而且产量下降,因此要求一定严格温度的管理,成为重点管理内容。具体的温度管理
指标为:保温开始初期,白天温度28℃~30℃,夜间保持12℃;现蕾期,白天25℃~26℃,夜间10℃;开花期,白天23℃~25℃,夜间10℃;果
实膨大期,白天20℃~23℃,夜间6℃~7℃;收获期:白天23℃~25℃,夜间5℃为宜。当棚内温度超过或低于所需温度时,应及时通风降温或保温,措
施是每天可于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2点,分三次逐次放风降温,下午4点注意开始保温。

  其次是湿度管理。大棚内的湿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时,相对湿度就大,温度高时,相对湿度就小,特别是开花时要求湿度要小,最适宜的相对
湿度为40%,过高过低都影响授粉的质量。为了科学地进行温度和湿度的管理,棚内要挂有干湿温度计,经常观察干湿温度的变化,进行放风和保温,特别在早晨
低温时容易形成湿气,可根据情况适当早些放风排湿,以保障草莓在适宜的指标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发育。

回答3:

好多人说话都好有矛盾,可能我的理解能力差吧。在温度低的时候湿度大,这时需要通风排湿,可又提到保温,天气冷的时候又阴雨连绵时,保温的方法只有不通风才有温度啊,好矛盾,看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