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可以用黑地膜种植的,提升地表温度和减少表土水份蒸发,减轻杂草和病虫害。
黑膜优势:
如果是设施反季节冬季栽培,还可以降低棚内湿度,有效提高地温、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并且能有抑制杂草生长,降低劳动强度。
但是棚内的光照强度受一定的影响,棚外使用黑地膜的地温温差小。
黑地膜吸收光线强,地温升得快地温高。
冬季生产当中、在苗期,要比使用白膜的地温高一两度,除草效果好,有利于茄子的生长和发芽。
使用地膜作为蔬菜生产当中覆盖地面的一项措施,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浇水的次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栽培要点:
白菜一般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以条播为主,点播为辅。
在前茬地一时还空不出来时,为了不影响栽培季节,也可采用育苗移栽。
不管使用哪种方式,土壤一定要整细整平,直播每亩用种量200克左右。
育苗移植者,每栽1亩大田,约需苗床5-6厘地,多用撒播的方法,用种量75-100克。
直播的播后每亩用40-50担腐熟人粪肥尿,并结合进行地面盖子。
此后,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土著人壤湿润,3-4天即可出苗。
大白菜的行株距,要根据品种的不同来确定。
一般早熟品种为33-50×33厘米,每亩苗2100-2300株,晚熟品种为67*50厘米,每亩苗2000株以下,育苗移栽的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为了提高成活率,最好采用小苗带土移栽,栽后浇上定根水。
田间管理:
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5-6片叶时间第二次苗;7-8片叶就可定苗。
大白菜定植成活后,就可开始追肥。
为了便于追肥,前期要松土,除草2-3次。
大白菜苗期应轻浇勤泼保湿润;莲座期间断性浇灌,见干见湿,适当练苗;结球时对水分要求较高,土壤干燥时可采用沟灌。
大白菜的包心结球是它生长发育的必然规律,不需要束叶。
地膜大白菜种植技术 一、园地和品种的选择 大白菜虽然适应性较强,但要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必须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通气性好,肥力中等,不积水,排灌方便,无“三废”污染,便于运输的地块。同时应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择高产优质、市场销量好的品种。夏秋一般选择耐高温湿热的“高抗2号”、“兴滇一号”、“83—1”等品种;冬春则可选择“小杂56”、“早黄白”等品种。 二、栽种节令 大白菜在文山州内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栽培,但以8—10月最佳,2—3月播种春大白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4—7月夏秋播种应注重选择耐热、抗病品种;11月—次年1月播种应实行保温栽培。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品种行情,选择适销对路品种。 三、整地理墒 前作收后及时翻犁晒垡,耙细,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无论是冬播春收还是夏秋播种,均应作成高墒,墒宽2米,沟深0.3米,沟宽0.3米。 四、播种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种,晾干用多菌灵拌种或用0.3%—0.4%的福美双或百菌清或瑞毒霉拌种。或在播种前晒种1—2天可防部分病害。 2、土壤消毒及苗期预防。在连作地或多发病的地区可用70%敌克松粉剂与20倍干细土,部分杀虫剂(如乐斯本、敌杀死等)混合均匀,撒在播种穴内。苗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快克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喷雾预防。 3、播种方法及密度。采用直播法,理墒后根据品种特点和地力情况打塘点播。密度依品种的特征特性制定合理的播种密度。如“83—1”一般株行距40×40厘米,亩播4000塘左右,小杂系列株行距35×35厘米,亩播5000塘左右,每塘播饱满种子5—6粒,播种后用细粪土盖塘,并保持土壤湿润。 4、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加40—80公斤复合肥堆沤后作底肥一次施于塘内。
白菜可以用黑地膜种植。
黑色地膜是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一定的炭黑制成的。黑色地膜除具有普通地膜提高地温、保墒等作用外,还能更好地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在夏季应用,比普通地膜的地温略低,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白菜生长需要日光照射。黑地膜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