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怎么比较,标准是什么

2025-04-08 14:22:2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否则非金属性越弱,即金属性越强。化学中规定氟的电负性 为3.98,其他元素与其相比较,而具有相对的电负性。

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数值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稀有气体原子除外)。


扩展资料:

电负性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通常认为,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负性

回答2:

按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比较,基团没有这个参数。

计算方法:电负性是相对值,所以没有单位。而且电负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即采用不同的标度),因而每一种方法的电负性数值都不同,所以利用电负性值时,必须是同一套数值进行比较。

1932年L.C.鲍林提出的标度。根据热化学数据和分子的键能,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后人改为3.98),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递变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3、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4、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电负性

回答3:

所谓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是能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否则非金属性越弱,即金属性越强。化学中规定氟的电负性 为3.98,其他元素与其相比较,而具有相对的电负性。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