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初中是一所农村初中,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起点,就是在这块清贫而富有的园地上我默默地耕耘着。这期间,有苦也有甜,有愁也有喜,有耕耘的劳累,也有收获的喜悦。
有一次,班上来了位转学生,性格比较叛逆,老师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听,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还多次和科任老师有过冲突,我们班因为他经常被扣分。一度,我也很头疼,但我一直没找他谈,而是观察他,寻找教育的契机。直到学校开运动会,我们班男生在4x100米接力中获得了第一名,而他跑最后一棒,为这次比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当时立即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在班会课上赞扬他在赛场上表现优秀,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此时我发现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课后我又单独找他谈心,希望他平时的表现也能和赛场上一样优秀,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在我的鼓励和开导下,他最后自己主动表态决定痛改前非。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和复返的过程,此后我一直在关注着他,只要他稍有进步,我就不失时机的表扬他,并且一有时间就找他谈心,并通过电话或短信向他的家长表扬他的进步,通过他的家长转告老师的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成绩直线上升,最终升入了理想的学校。毕业前,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老师,我心中的姐姐,是你给了我今天的成绩,是你为我创造了灿烂的明天,我会努力学习,报答你的浓浓师恩---一个曾经不听您话的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语)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付出爱的回报是甜蜜的。难忘的那一次,我由于一场感冒,嗓子哑了,舌头破了,讲起话来很费力,疼痛不已,可是我并没有请假,而是继续坚持为他们讲课。第二天,当我早上来到班级上早读课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杯菊花茶,旁边放着一袋润喉片,旁边还有一张漂亮的纸签,上面写道:愿潘老师早日康复!八(1)班全体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眼睛湿润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孩子……”说到这里,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任凭幸福的眼泪涌出了眼眶。
从此,我深深体会到: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亮丽;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这是我近几年来的工作心得,虽然,经过的日子是如此短暂,走过的路是这样平凡,可我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这就足以使我回首往事时不后悔。更何况在这宁静的生命里还渗透出一股悠久而坚定的信仰——愿将青春许孺子,甘为盛世作人梯。我将义无反顾地奔赴我的明天。在纯净的童心中捞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短暂的人生旅程里点燃烛光里的青春。我愿把青春无私的奉献,献给我伟大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