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治?

2025-04-05 15:41: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为害特点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果实被害,受害果蛀孔周围凹陷,常带青绿色,果心被蛀空并有大量虫粪,蛀孔周围易变黑腐烂,早期虫果变形,后期虫果不变形,都提早发黄而脱落。

(2)发生规律

北方梨区大多1年1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树下土里、堆果场土里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幼虫串食果肉,并取食种仁,使果提早变黄,虫果内充满虫粪。幼虫脱果始期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为脱果盛期。早脱果落地幼虫爬入越冬场所结冬茧越冬。

(3)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即越冬幼虫出土期和幼虫孵化期。

①越冬幼虫出土期的防治(也称地面防治) 防治适期是越冬幼虫出土盛期,河北梨区一般在6月下旬,辽西梨区在7月20日前后出现。为确定出土盛期,可选择一定数量的越冬茧,埋于树冠下,每天观察记载出土幼虫的数量,幼虫大量出土期开始进行地面施药。或采用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诱捕器诱捕雄蛾,确定施药时期。当诱捕器诱到第一头雄蛾时开始地面施药。施药前先清除树下杂草,疏松土壤,施药后用铁耙耧一下,使药、土混合均匀。常用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均稀释200倍喷于地表;或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细沙土60千克混合均匀,撒施于树冠下。第一次施药后隔15天再施1次,连续施药2次效果较好。

②在幼虫孵化期树上喷药防治 防治适期可根据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诱捕器诱蛾情况并结合田间调查卵果率来确定,方法与梨小食心虫相同。常用的药剂有20%杀铃脲悬浮剂6000~8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第一次喷药后间隔15天再喷1次。

③天敌 以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和中国齿腿姬蜂的寄生率较高,寄生菌主要是白僵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