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做到靠几千兵力守住一个大型城池的?

2025-04-08 07:18:1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古代编队是5人一小队设伍长,5000兵力就是1000个小队,战时只需要在角楼之间巡逻随时示警,一小队负责一大段完全没问题,在夜间,基本上是伸手不见五指,潜入几个还可以,攻城方组织进攻不太现实。

城墙也不像现在随处可见的城墙那么只有三四米高,一般都超过了六米,部分雄关甚至有十米之高。要找到六米的木材然后做成云梯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攻城梯的数量也会受到限制,虽然只要架上去了由于体重原因基本不可能推开,但是除非是将军那种全身着甲,不然上去一个死一个。

古代城池

不然为什么说要十倍的军力才考虑攻城呢?

其实城池争夺战重点就在于城门,而且古代城池除非是大城不然不会建四个城门的,而且平常也只开启两个。通常的攻城也是围一个门,牵制一部分兵力,然后全力攻一个门。而且很少见到攻城方都占领城墙了城门还没破的,所以全力攻城门才是正道,况且对于那些有瓮城的,就更难了。

攻城的时候是要全面进攻,不然光靠龟速推着攻城车的那部分人完全不可能破门。只有靠云梯爬上了城墙才可以把战损率降到一比三左右,然后牵制住攻击攻城车的军力,而且这是那种比较宽的云梯,像那种只能一个人一个人上的,一比五都还是对有枪的士兵来说的。在云梯没到位的时候还要大股士兵掩护架设,这种情况下只能扛着蒙皮盾,六米高的箭矢力道稍大一点就可以刺穿这种盾,这种前期的战损更是惨不忍睹。

守城与攻城

所以说连续攻城一般不可能,在付出了巨量战损之后终于可以拼刀了难道指挥官会撤下等下一回合吗?(当然兵力雄厚的可以用添油战术,一大队一大队的耗,耗到守城方精力不济,但也顶多耗到晚上就得鸣金)一鼓作气若是没有攻下来,基本上双方都残了,除非来了援兵,不然只能围着,看哪边的粮草禁耗。像这种相持期只用轮流着放哨预防突击情况就行,所以说守城有几千个士兵已经不少了。

守城士兵

回答2:

有一句古话说的是你的脸比城墙还厚,可想而知这个城墙是有多厚!

一个城池的城墙是最重要的,一个城墙够坚固敌人才不容易攻进来。城墙还很高,不然敌人轻而易举的就爬进来了。我觉得古代的城墙也应该像现在的围墙一样,在上面房很多玻璃渣。这样他们一上来就被扎,那些胆小的,就可能自己摔下去了。

城门也很坚固,虽然他们的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但是看的出来很坚固,上面有的那个铁,就是把他们牢牢地栓在一起。

弓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武器,弓箭射一个人死一个。而是最好的可以远距离操作。敌人还没有靠近自己,就可以干掉他们!兵临城下的时候,万箭齐发,看到他们倒下一大片。这个时候,再开城门与敌人决一死战,杀的他们片甲不留!敌人也没有攻城的野心了,只想着怎么自保。

回答3:

古代攻城真的是一个恢宏的大场面,其实我就很想体验一下这种巨大的场面,一定非常的震撼。

每一次的攻城和守城都是一次大量士兵死亡的过程,城内的士兵依仗的是地利,因为他们拥有着坚固的城池,外面的士兵想要攻进来只能有一条路,那就是攻破城门,每个城最少都要有四个大城门,只有攻破了城门才能真正地进城。

但是城门哪是那么容易攻破的,首先每个城池的城门都是很坚固的,基本上里面的人不开门,外面的人根本无法破门而入,而且在城池的周围有护城河,让士兵们不好接近。

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搭置梯子,往上爬,这个时候真的是用生命堆出来的一天路,这个时候完全就是守城士兵的杀戮时间,其实城墙上的士兵很少,因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只需要往下射箭,扔石头等,就能让下面的士兵死伤惨重。

因为地利,很少的士兵就能守住一座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