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北京车展有一个显著特征——新能源汽车扎堆涌现,好像如果哪家车企没有推出新能源汽车,就是跟不上发展潮流,沦为时代的弃儿。不难感觉到,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正在加速。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取得阶段性胜利?
近些年,在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截止2017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在全球占比超过50%。
无论销量、增速还是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均为世界第一,并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不管是传统车企北汽、比亚迪、吉利、广汽的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融资建厂,国内新能源市场似乎正在形成中国品牌强势领跑的行业格局。
表面来看,对身处其中的中国车企是利好的发展趋势。然而,中国新能源企业、产品,放在更开放的全球市场环境中也能实现这样的成绩吗?未必。
“车海战术”拼凑的臃肿繁荣
一份来自财新传媒、BBD和泰博英思的联合数据报告中,让人看到了中国品牌单一车型的竞争力令人堪忧。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其实是中国自主品牌“车海战术”催生出的“虚假繁荣”。
中国新能源车型数众多,以年均39%的增速扩张至2017年底的78款,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数的39%。“实际意义上,历数已经在售的78款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真正基于全新平台正向研发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寥寥无几,确切的说,是一个大写的〇!”
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以零碎堆砌的巨大销量,掩盖了单一车型吸引力实则并不出众。
如比亚迪秦,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自主新能源车型,在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榜中只能位居第7,远在日产聆风和特斯拉Model S之后。如果说聆风得益于上市时间较早的殷泽,那么几乎同期推出特斯拉Model S,则展现出产品力在全球市场的号召力。
此外,报告还对比分析了全球销量前10的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发生恶性事故的概率:恶性事故最糟糕的排名前三分别是特斯拉和两家中国车企。总体而言,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事故概率均低于十万分之一。尤其是日产聆风,销量最高,迄今却未曾有一起恶性事故。
简单来说,或许自主新能源车的品质和产品力尚有待成熟。然而随着国内新能源领域逐渐开放,合资/外资品牌开始在国内融资建厂国产新能源汽车,主流消费市场出现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合资新能源车,自主车企将遭到冲击。
日产第一款国产纯电动车——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
2018北京车展上,NISSAN展台新能源车群星闪耀,不仅首发3款新能源车,包括首款纯电动车轩逸EV、日产IMx KURO全电动跨界概念车、全新日产聆风;还宣布未来5年内推出20款电动车型(覆盖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和东风品牌)。
其中,东风日产品牌率先把全球领先的日产EV技术导入中国,将日产智联技术今年内逐步搭载到在售主力车型上——随着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等新车的推出,全面实现品牌智能进化。
国企行业,例如蔚来汽车和比亚迪等一些知名品牌。
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以“推广绿色动力科技,贡献全球环保事业”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绿色动力交通工具生产企业。
14年潜心精研,14年专业制造,雅迪科技以技术领先、质量领先、服务领先的绝对优势,缔造了年销量超百万,连续四年行业领先的行业传奇!雅迪科技,中国电动车排名行业领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