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肉眼可以分辨的光只有可见光波段,大约从400nm-700nm,颜色从紫到红对应不同的波长。这个颜色并不是光本身的属性,只是人类的探测器“眼睛”对其的响应而已。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不同谱段的一种标示。 物质对光的作用主要分为四种:1、辐射。这个量与温度有关,一般人体辐射长波红外,高温物体可以辐射中波红外,太阳可以辐射到近红外、可见光及更短的波段。2、散射。这个效应是由颗粒造成的,主要存在于气体和液体之中,是指光线与稀疏分布的分子作用后改变原来的方向的一种情况,大致可分为瑞利散射和米散射。看到空气中的灰尘就是这个原因。3、反射、折射。初中课本有讲,就不详细说明了。此现象存在于物质的表面有折射率差的情况下。 下面回答你的问题:1、纯净的空气是可以看到光的,因为空气分子会对光产生瑞利散射。平时看到的蓝色天空就是空气分子对蓝光散射较强的缘故,所以空气越纯净(如刚下过雨),天空越蓝。无色透明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无色其实是指它表面几乎不反射光,透明则表示消光系数较低,光穿过之后损耗较小,这个概念一般只适用于小尺度。大气层的厚度有几百公里,天空的散射蓝光已经显著超出其他颜色的光了,所以就不会是无色的了。 2、如果是自由空间(真空)只要光线不是对着你的眼睛发射的,你一概看不到。人类只能感知到进入眼睛的光线。 3、除了人造的激光之外,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单色光(波长宽度很窄的光),有些物体的反射光是单色的,但是他们在空气中的散射作用很小,会被太阳光所淹没,所以不会看到单设光。如果你有激光器(玩具激光笔也是这个道理),那么发射的光束是可以看到的,这是由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散射使得你能够看到传播路径上向你眼睛反向散射的光。至于说阳光是七彩的,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它只是包含了所有颜色的光,但是并不是分开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