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长林树森上月底宣布,广州将向南部拓展,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正中的南沙,投入百多亿人民币发展基础建设,使“一个广州变成两个广州”,让广州多一个经济增长区。 广州政府将把南沙发展成广州的“浦东新区”的消息一经证实,不少房地产商纷纷部署在当地抢购土地。《香港经济日报》以“新圈地运动”来形容这一现象。最早的发起者是购下南 00公顷土地的金业集团,接着广州城建开发集团和越秀地产联手在南沙购入267公顷的土地,之后碧桂园也购下了100公顷土地。 在新一轮开发热逐步升温的当儿,不少人却开始质疑当局落实城市规划方案的决心。他们指出,过去10年来,广州政府先后公布了把天河、珠江新城、琶洲、番禺发展为城市中心的计划,旧的发展计划都还未能落实,南沙开发的号角就已经吹响。政府“指挥棒”忽东忽西,让这些人产生了“广州的中心到底在哪里?”的疑问,利益受到损害的发展商和小业主,更是暗暗叫苦。 以珠江新城为例子,广州政府在10年前就把这个地段,规划为未来中心商业区所在地,结果当初以高价购下地段的发展商,今天面对的却是楼盖好了,政府没有尽力把商业机构引进来,学校、市集、商铺等基本设施都没有,甚至许多应有的道路都未开通的困境。以敢言见称的广州《南方都市报》,最近就在报道中质疑:“如果南沙也是一个新城,珠江新城的未来在哪里?一个城市到底可以有多少个中心?” 广州发展主轴 城市向东开拓 从大方向看,广州的城市发展在过去20年其实有一个主轴,那就是城市向东开拓。当局发展老城区东部的天河北、珠江新城,和在珠江新城对岸的琶洲兴建会展中心,尽管在细节上可能显得杂乱无章,甚至自相矛盾,但它要把城市重心东移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不过,由于广州作为中国传统“南大门”的地位,近年来开始面对邻近城市(尤其是深圳)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它在这两三年里,又另外提出了“南拓”政策,希望通过市区向海岸线扩展,避免像泉州一样,沦为次要的内陆港,并重新确立其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 话说回来,城市中心是否能够凭当局的主观意愿而轻易改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马向明就认为,城市中心起码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聚焦点,它需要有某些优势得到公众或投资者的认可,并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可形成,而一旦形成,不是经过很大的变革或冲击,不会改变。 另外,当局在短时间里将城市发展重点,由东拓转为南移,在投资者眼中,很容易被视为是政府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把城市规划当成是自己的承诺或责任的表现。据说,在珠江新城开发初期,广州当局曾经承诺,新城地皮的售价包括了日后所有配套设施的费用,结果房地产商以高价购入了地皮,市政配套却迟迟没有到位,发展商和小业主只有吃闷亏。 南沙正在出现的房地产热,是否会演变成另一轮的经济泡沫,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政府城市规划的承诺如果没有落实,建好的楼房就难以找到租户或买家。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刘锦红最近就公开承认,广东房地产市场空置率近年来居高不下,省政府非常关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其实这是很难定义的,如果说政府所在地应该是越秀区为市中心,因为政府机关大多分布在越秀区,如果按发展速度及规划来看,天河区才是比较繁华的市中心
广州市中心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