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啥意思

2025-04-06 17:00: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出自宋朝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全文: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扩展资料

卧:

1、躺下

2、使婴儿躺下

3、(动物)趴

4、睡觉用的

5、指卧铺

6、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

俱:

1、 全,都: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2、 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

回答2: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意思: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出自《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扩展资料: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参考资料

襄邑道中_百度百科

回答3:

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不知的意思是不知道。俱东的意思是指一起向东。

出自《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作者陈与义。

扩展资料:

本句的赏析:

这两句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

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诗人是在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的时候作下此诗,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参考资料:襄邑道中_百度百科

回答4:

意思:

意思是,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象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

出处: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扩展资料:

原文: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白话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赏析: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襄邑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