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陈寅恪诞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祖父陈宝箴21岁时参加乡试,得中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在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陈宝箴“以家贫养亲,不得已而就末职”。先后担任过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务。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号散原,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他觉得京城官场,腐败成风,难以有所作为,不久便以侍候父亲的理由离开吏部,到陈宝箴衙门协助处理公务。那时陈三立正当壮年,风华正茂,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同时又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吸取营养,主张唯新变法。他与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文士如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等人交往,或纵谈国家大事,为民族复兴设计蓝图;或论诗话文,切磋学术;视功名利禄为草芥。他在政治活动中的最大建树,是辅佐父亲在湖南所推行的新政。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父子通力合作,开创维新的新局面,使昔日闭塞、落后的湖南百废俱兴,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不料政坛风云突变,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使陈三立受到革职处分,远大的抱负尽付东流。
陈散原
陈三立。
陈三立
祖父陈宝箴
陈三立,即散原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