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中书写山水的两句诗为: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以观苍茫的大海。大海烟波浩渺,水波荡漾,山道巍然耸立。岛上树木苍翠丛生,百草繁盛丰茂,秋风萧萧吹起,大海涌起洪波巨浪。荡荡海域与天相接,太阳月亮仿佛在大海中运行,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是曹操所作《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一、写山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二、原诗欣赏: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作品简介:《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四、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