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唐代的佛像在造型上有何区别。

2025-04-06 16:43: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秀骨清像,后者丰润圆满。

南北朝期间,得力于政府的提倡和保护,佛教迅速发展,佛造像艺术也如日方升。在此之前的佛像多表现神超自然的力量,突出无限法力。
至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99年在位),佛像已被改变为更贴近中国北方民族的面形,袒胸露臂也逐步为褒衣博带式佛装所替代。同时,北魏后期佛教造像追求风雅,秀骨清像,仪态万千。当时审美理想的表现是近乎病态的瘦削身体,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这些恰是魏晋以来社会上层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至南北朝晚期,随着南朝艺术新风的影响,佛像造型由秀骨清像向丰满圆润转变,产生了大批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新式佛像,而山东青州造像正是这类佛教新像的典型代表。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一批青州北朝石造像,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昌盛,无疑促进了佛教的繁荣,这使佛造像艺术再迎新高峰。当时的佛像在艺术上追求成熟美,即雍容华贵、庄重典雅。于是佛造像一改南北朝时期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透露着圆润柔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