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上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白话释义: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文章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上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处:
《江雪》-唐·柳宗元
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词语注释:
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6、独:独自。
释义: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没有上句只有下句,“单等撒网下钩了”
1、成语解释
【词目】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读音】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释义】比喻不管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冷静沉着,信心十足,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2、出处
【示例】《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3、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不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吗?这些人是小学古诗没读好,还是翻出来哪里的古书硬是把不同时代的名言贴上去了???
而且前两句后两句无论意思还是意境压根没屁点关联可以扯上啊
一楼和二楼能不能别瞎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后面不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嘛。没文化真可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