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一个朝代过去以后,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也就结束了,到了下一任皇帝,他们将会组建新的领导团队,所以对于前任皇帝重用的大臣来说,新皇登基之后,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雍正时期,有三个被雍正重用的大臣,但是在乾隆登基之后,他们就被冷落了,他们分别是鄂尔泰,李卫跟张廷玉。
鄂尔泰:
鄂尔泰,20岁中举进入仕,充任侍卫,他虽有才,但运气不好,直到37岁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这让鄂尔泰很苦恼。
雍正登基后,鄂尔泰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人生理想,有行使内阁首辅的职权,是雍正左膀右臂,雍正死前留下遗诏,让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
但是后来,乾隆不愿意接手父亲所留下来的大臣,所以因为鄂尔泰长子鄂容安和门生仲永檀密谋对付张廷玉的事情败露,导致乾隆处罚了鄂尔泰。
李卫:
李卫是的官是买来的,他的个人能力很强,在雍正的提拔之下,他频繁升迁,在不到10年时间,升至封疆大吏。乾隆两年后,李卫去世了。
张廷玉:
张廷玉是进士出身,康熙时期就颇受重用,等到雍正,更加受到重视,君臣二人十分融洽。在乾隆登基之后,看到鄂尔泰的处境,张廷玉明智的选择急流勇退,他在乾隆13年向乾隆请辞,希望告老还乡,但却被乾隆拒绝。
次年,张廷玉再次请辞,这次乾隆答应了,可张廷玉估计高兴傻了,让儿子去谢恩,自己没有去,乾隆生气了,第二天,得知情况的张廷玉立马去宫中谢罪,乾隆更加不高兴了,他认为这里面有人通风报信,认为张廷玉有结党嫌疑。于是乾隆削去他的伯爵,并没收太庙权利。乾隆20年,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在他死后,乾隆还给他配享太庙的待遇。
乾隆这么做,主要是嫌弃他们倚老卖老,所以更加愿意自己培养心腹,所以就会打压老臣,同时起到立威的作用。
雍正和乾隆都是清朝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乾隆皇帝排挤雍正皇帝的宠臣可能是治国理念不同,不能达到一致意见。
雍正时期是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害怕这些大臣恃宠而骄,所以对这些大臣不太重视。
首先要知道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所器重的大臣又不是乾隆的心腹大臣,自然在乾隆登基之后就会遭受到排挤,其次就是清朝皇权至高无上,没有那种国家离不开的重臣、权臣的出现,乾隆可以进行任意的安排自己的心腹来代替自己父亲的重臣,以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