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对联的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看起来没什么不对,但实际上少了一个“耻”字,所以秀才是在暗喻地主是个无耻之徒。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普通老百姓很喜欢对对联,就连古代君王也很喜欢对对联。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对联被记录在了《蜀梼杌》上,从此之后,对联开始兴起。
很多人觉得对联只要押韵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对联非常复杂,对联不仅要对仗工整,而且还要平仄押韵,更有甚者,对联还要求词性一致、内容相通,所以古代的对联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联还可以用来骂人。
这要从一个地主说起,这个地主虽然非常有钱,但是他没有文化。那时候快要到春节了,地主也想挂对联助助兴,但是他自己不会写,所以他想让他的邻居来帮他写,他的邻居是一个秀才,饱读诗书,地主到了秀才家以后,他说明了来意,他还许诺事成之后会给秀才一大笔钱财。
其实这个地主平日里经常欺压百姓,所以老百姓都很不喜欢他,这个秀才打算写一副对联来羞辱他,于是他答应帮地主写对联,第二天,秀才就把写好的对联送到了地主家中,地主一看,上联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写着“孝悌忠信礼义廉”,地主虽然不识字,但是他觉得这副对联很工整,于是他很高兴地把这副对联贴在了自己的家中。
没想到路过地主家的人都哈哈大笑,地主不明所以,于是他找人询问了缘由。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刚好缺了一个“八”,所以上联的意思是“忘八”,谐音就是“王八”,秀才在暗喻地主是个王八,这副对联的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少了一个“耻”字,所以秀才是在骂地主是个“无耻之徒”。
地主听完以后,他非常生气,但是他无计可施,最后他只能把对联揭下来。
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少了一个耻字,暗喻是一个无耻之人,可以说是很有文化的骂人了。
下联写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少了一个“耻”字,说明无耻,所以最会骂人。
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这是送给袁世凯的对联。说他无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