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冷血皇帝”一天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为什么这么做?

2025-04-12 13:51: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在一个帝王家出生成长,权力是至高无上,而亲情,就显得是那么微不足的道。唐玄宗为什么会在一天之内杀死自己三个儿子,说来话长。这其中不能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武惠妃。

早年太子李瑛在太子的位上已经安安稳稳的过了10多年,但是随着李瑛母亲的失宠,武惠妃得宠后,生下自己的儿子李瑁,就是娶杨玉环的那位寿王。随着寿王李瑁日渐成人,武惠妃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继承皇位。于是现在的太子李瑛和其他皇子自然就成了武惠妃的眼中钉。

武惠妃先是诬告太子李瑛,结党营私。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人密谋夺皇位。唐玄宗听完之后大怒,要废除太子李瑛。幸得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劝阻唐玄宗太子才没有被废除逃过一劫。可是武惠妃不甘心呀,一计未成又施一计。

她派人通知皇太子和其他皇子,谎报皇宫里出现了匪徒让他们前去救援。李瑛等三位皇子,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武惠妃的阴谋,便匆匆携带兵器入宫。而武惠妃另一方面又密告唐玄宗,说三位皇子谋反。当时唐玄宗不但宠幸武惠妃而且还十分相信她。于是就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贬为庶人,不久又把他们给杀了。

其实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作为皇上的唐玄宗生性还是很多疑的,特别是对待皇位这件事上,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被武惠妃给利用了,成了“史上最冷血的皇帝”。

回答2:

王皇后被废除死后,玄宗有意立武惠妃为后。开元十四年春天,玄宗郑重提出立后的打算。朝中立刻有人上书谏阻,称武氏家族中有李唐宗室不共戴天 的仇人,武惠妃绝没有资格做大唐的国母;玄宗考虑到这种看法恐怕也是多数朝官的意见,所以立后的事从此没有再提。

武惠妃尽管得不到皇后的名分,但她在宫里却享受着皇后的待遇。她的儿子李瑁去年从宁王府接回宫里,封为寿王,因为他是玄宗皇帝的第十八子,所以宫里人都叫他“十八郎”。在所有的皇子当中,玄宗对这十八郎最为钟爱;武惠妃看在眼里,心中便又有了夺储的欲念。

吏部侍郎李林甫,一向非常喜欢结交宫里那些得势的宦官和得宠的妃嫔。皇帝对寿王的偏心,早已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他托内侍转告武惠妃说,他本人乐于尽全力关照寿王。聪颖的武惠妃听到这个口信后,自然领悟了李林甫此言的暗示,于是十分放心地把夺储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甘愿效命于她的朝官身上。显然是得力于武惠妃的美言,李林甫很快被连连擢升;并且在开元二十二年,当上了宰相。

开元二十四年秋,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李瑶和李玛,在宫里饮酒叙旧,说起他们的母亲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的遭际,颇有些怨愤之辞。 由于这三位皇子一向十分友爱,又都很有才学,所以他们的举动容易惹人注目,寿王胞妹咸宜公主的丈夫杨洞早就盯上了他们的行踪。

三位皇子私下里的闲话很快就被驸马都尉杨泅探听到了,他立即把这事禀告给武惠妃,武惠妃听后使跑到玄宗面前哭诉,说太子私自结党,企图陷害她和寿王母子,甚至还指斥圣上。玄宗一听,勃然大怒,当即召宰相入宫,商讨废太子及二王之事。宰相张九龄据理陈辞,反对废储;老奸巨猾的李林甫当场没有表态, 事后通过玄宗身边的内侍转达了他的意思,告诉玄宗说:“这是主上的家事, 何必问外人!”

武惠妃得知由于张九龄的谏阻,皇帝没能对废储之事做出最后的决定, 于是便私自派宫奴牛贵儿岀宫,驱车到修政坊张宅去见张九龄,向他许诺说,如果成全此事则可久居相位。张九龄当场将牛贵儿叱退,随后又把他听说的话一一禀告玄宗皇帝。玄宗考虑再三,暂时不再坚持废储。

第二年春天,李林甫已升任朝中页席宰相,废储之事重又被提起。杨洞奏称三皇子与太子妃之兄薛铺同谋暗害寿王。玄宗仍旧像去年一样,召集宰相讨论如何处置这几位皇子。这一次,李林甫不用再通过内侍来表明自己的 态度了,但他仍然只说了句“此乃陛下家事,为臣不宜干预”,便不再多说。结果废储之事便因这简短的一句话而决定下来。

回答3:

为了争夺皇位,父子相残,兄弟想杀的事情很多,唐玄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回答4:

主要是防止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威胁到他的地位。

回答5:

唐玄宗要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孩子都不同意,恼怒所以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