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豪感。成员皆以归属于该寝室而感到自豪。
2.温暖感。成员感到与其它成员之间能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信任。
3.自尊和自我确认感。在寝室,成员能保持自尊,维护自己的人格。
4.安全感。成员感到置身于寝室中,能够得到保护,有所依托。
5.力量感。成员能感到其它成员对自己的支持。
6.压力感。成员唯恐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损害、破坏集体的共同规范而有一种自觉内在的压力。
如果寝室成员具有以上的心态,这种寝室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肯定是有益的。
那么怎样搞好寝室文化的建设呢?
为了使大学生能有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紧张而又愉快地度过大学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加强寝室文化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寝室文化的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是该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二是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和对学生寝室的管理。
为了使寝室的群体能融洽、和谐,各个成员必须调整自己的某些习惯行为和个性,以便适应整个寝室的共同规范;否则就会与集体发生冲突、造成不谐调的气氛。当然,个体在寝室集体中并非必须丧失个人的多样化特性,只是由于在集体中受到其它个体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个体单独情境下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固然受集体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是个体藉以适应环境的方式对个体具有不同影响的结果。即使是同属于一个集体中的个体,也因其人格特征的差异,对集体的期待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适应方式,所以生活在寝室中的成员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不是说要改变自己那些优良的个性。也不能改变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而是当你在群体活动场所——寝室中,以及以一个寝室集体名义出现时,应自觉地改变一些自己独处时某些不良行为方式以适应整体的规范。
宿舍既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地方,又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调查,大学生有近2/3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里度过,宿舍被称为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环境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接受,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不难想象,一个清、新、洁、美的宿舍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安全、舒适,而且可以稳定思想情绪。
NO.1
对大学生社会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一宿舍里的成员在学业未完成的岁月里朝夕相处,在这种密切交往与接触过程中,室友间的社会知识与行为规范的相互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很有力的。
NO.2
对大学生的情绪起到稳定和补偿的作用。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远离熟悉 的生活环境,面临着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骤变,在新的环境和交际圈子里,产生暂时的孤独、不适应的现象在所难免。在这段转变时期,他们最先认识、熟悉的就是同寝室同学,如果寝室成员间能有良好的交流,就容易缩短心理的不 稳定期,促进宿舍同学间的归属感。
NO.3
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人本身、时事政治 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故而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天南地北,无其不有,无所不包,但 学生的天职——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则永 远是他们探讨的主题,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与争论势必会起到互相启迪、补漏和开阔视野的功效,这必然会促进、深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宿舍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宿舍作为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中心地段。学生宿舍往往被很多大学生们亲切的称为“我的第二个家”,居住在同一间寝室的同学相互称为“家人”。
但住校有3种隐形伤害,家长要清楚。:年龄小的孩子住校其实有很多不便,他们还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但是又不懂得需要怎么做,这就会导致他们在换季的时候容易生病。这种不良的循环对孩子的身体非常不好,也会让孩子感到孤单无助,影响孩子的学习。
如果孩子属于懦弱胆小的性格,并且父母不在身边照顾的,就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对象。
住校虽然不允许外出,但是里面有很多同龄的孩子,小孩子基本没有自律性,这就容易导致孩子贪玩不爱学习。
宿舍既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地方,又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一个清、新、洁、美的宿舍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安全、舒适,而且可以稳定思想情绪。良好的宿舍环境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良场所,而且还具有更 高层次的思想教育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可以对学生社会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 作用。对学生的情绪起到稳定和补偿的作用。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具有砥砺作用。
以上就是宿舍对学生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