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啥七下西洋?

2025-04-06 13:45: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从古至今,中国对于大海的探究都是十分重视的,海上力量的最为强大的时期当属明朝,说起明朝海上力量不难想起郑和。郑和原姓马,小字三宝,回族人。他在靖难之役中立有不小功劳,受到永乐皇帝的重用,水涨船高,赐姓郑,被称为"三保太监",后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说法。从当时的世界层面来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要比西方的一些大航海家出发时间还早一些,在世界航海史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全世界都在重视航海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讨究一下郑和为什么七下西洋。

我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

耀兵异域,彰显兵力强盛: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耗时两年半,这两年半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如今苏门答腊岛付附近当时海盗盛行,附近的国家做起了抢劫来回商船的勾当,当时大明王朝怎么会退缩,处理手段极其强硬,先是劝降,不听劝降后直接抓回来砍了头。又例如初到爪哇国之时,郑和的船员到当地下市贸易,恰逢爪哇国内西王和东王混战,结果船员被杀死者百又七十。西王得知此事,惧怕大明王朝派兵攻打自己,连忙派使者致歉,最后还赔偿了60000两黄金,从此以后对明朝称臣纳贡。从当时来看虽然明朝未统治了海上事业,但是称之为海上霸主也说得过去,拿当时明朝的综合国力来说耀兵异域,彰显兵力强盛,也是为了扩张海外疆土,在世界层面占有更高的军事地位和话语权。

发展海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要说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前有汉朝丝绸之路,后则有明朝七下西洋。对丝绸之路的作用,史学界几乎是一致的赞同态度;成祖为加强社会经济发展,遣使打通往南洋之路,以增进国际贸易。夸耀富强:成祖遣使南下,以宣扬明室之富强,树主威信。寻找惠帝:靖难之变后,成祖疑惠帝逃亡海外,为根除后患,遣使找寻其踪迹。郑和七下西洋,前后28年,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的海口和非洲东海岸(索马里和肯尼亚),并穿越了赤道。它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贸易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空前绝后的,他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推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当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增强了中国的外交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