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对IDE的设备是以hd命名的,一般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一共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主IDE上的主从两个设备分别为hda和hdb,第二个IDE口上的两个设备分别为hdc和hdd。一般硬盘安装在主IDE的主接口上,所以是hda 。
SCSI接口设备是用sd命名的,第一个设备是sda,第二个是sdb。依此类推 。
分区是用设备名称加数字命名的。要完全了解Linux硬盘分区名称的规则,你必须先了解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概念和他们的关系。一个硬盘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因此硬盘可以被分为1-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或者仅有1-4个主分区。对于扩展分区,可以继续对他进行划分,分成若干个逻辑分区,也就是说扩展分区只不过是逻辑分区的“容器”。主分区的名称分别是hda1、hda2、hda3和hda4 ,其中扩展分区也占用一个主分区的名称。逻辑分区的名称一定是从hda5开始,每增加一个分区,分区名称的数字就加1,如hda6代表第二个逻辑分区等等。
SCSI接口的硬盘与此类似。
要了解自己硬盘的windows下的D、E、F分区在Linux下是什么名称,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硬盘是怎么分区的。是主分区还是逻辑分区,是第几个主分区(逻辑分区)。
只能分配4个主分区的原因:MBR(Master Boot Record)只有存放4个分区信息的空间(64字节)。
MBR(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 446个字节(偏移0--偏移1BDH),另外的64个字节(偏移1BEH--偏移1FDH)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偏移1FEH- 偏移1FFH)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在Linux下对IDE的设备是以hd命名的,一般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一共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主IDE上的主从两个设备分别为hda和hdb,第二个IDE口上的两个设备分别为hdc和hdd。一般硬盘安装在主IDE的主接口上,所以是hda 。
SCSI接口设备是用sd命名的,第一个设备是sda,第二个是sdb。依此类推 。
分区是用设备名称加数字命名的。要完全了解Linux硬盘分区名称的规则,你必须先了解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概念和他们的关系。一个硬盘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因此硬盘可以被分为1-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或者仅有1-4个主分区。对于扩展分区,可以继续对他进行划分,分成若干个逻辑分区,也就是说扩展分区只不过是逻辑分区的“容器”。主分区的名称分别是hda1、hda2、hda3和hda4 ,其中扩展分区也占用一个主分区的名称。逻辑分区的名称一定是从hda5开始,每增加一个分区,分区名称的数字就加1,如hda6代表第二个逻辑分区等等 。
SCSI接口的硬盘与此类似。
IDE、SATA是hd
SCSI、U盘是sd
(我以硬盘为IDE接口为例)
第一块硬盘是hda
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主分区是hda1(主分区最多可以分出4个所以hda1—hda4都是主分区)
第一块硬盘的第一扩展分区是hda5(第二个扩展就是hda6以此类推)
第二块硬盘是hdb
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主分区是hdb1
…………以此类推吧
光驱就是cdrom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