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盛大举行,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今夏最火热的地方。四合院、娘娘庙、下沉花园、御道宫门以及七彩的玲珑塔,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漫步于此的观众流连忘返。据承建奥运中心区工程的新奥集团介绍,在这些美景的背后,其实还有很多“秘密”:中心区下方有长达近10公里的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奥运会后将逐步开放;玲珑塔从创意到开工仅仅历时2个月;银杏叶景观灯柱原来竟是“六合一”功能。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长达10公里
据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区湖边东路、南一路景观两侧及北一路北侧道路下建有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全场9.5公里。通道采用单向三车道逆时针的交通组织方式,共设有13个出口和12个入口与市政道路相连接,其中包括与地面道路联系的6个入口和7个出口以及与大屯路隧道和成府路隧道联系的6个入口6个出口。这条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还设置了34个出入口与“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等各场馆的地下车库相连接,形成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
据介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这条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主要用于奥运会的服务工作,因此并没有对外开放投入市政使用。等残奥会结束后,有关单位将按照计划逐步开放这条“地下交通环廊”,使之成为市政道路的有益补充。
玲珑塔上数玲珑
玲珑塔表现中国“喜庆灯笼”
紧邻“鸟巢”的这座玲珑塔,本身是多功能演播塔,用于电视转播商拍摄奥林匹克中心区等。一进入夜晚,玲珑塔就变幻着红、黄、绿、紫、蓝等各种不同的颜色,煞是好看,如今,这里是很多游人必选的拍照“圣地”之一。据新奥集团负责人介绍,这座塔是在07年4月确定要建的,2个月后他们就开工进行建设了,工期十分紧张。他还透露说,当时开工建设时正值雨季,而塔基处原是废旧雨水管线,多次发生塌方,公司及时调整方案才确保了“玲珑塔”最后的如期完工。
“玲珑塔”总高度是132米,分为7层塔楼,1楼是休息厅,2-6楼是演播室,顶层暂时作为观光厅。在顶层观光厅,可以俯瞰鸟巢、水立方,以及整个奥林匹克中心区。据新奥集团的段旺介绍,演播塔造型并非刻意表现“中国塔”,而是希望通过现在这种结构形式,让演播塔显得轻盈庄重,成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新景观元素;在夜晚,则利用LED灯让玲珑塔像中国传统的喜庆灯笼漂浮在夜空。
他还介绍说,演播塔将在未来的时间里承担部分展览展示以及观光的功能。
科技奥运的典型代表——银杏叶景观灯柱
走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轴路上,一排高大的灯柱十分引人注目。这些灯柱一共29棵,每根灯柱高25米,灯柱冠部的灯片是银杏树叶的造型,因此也叫银杏叶景观灯柱。可能很多路过这些灯柱,或者在灯柱下的长凳上休息的游客并没有仔细观察过,其实这些灯柱远不止照明这一个简单的功能。
银杏叶景观灯柱
据新奥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照明,这些灯柱还包含五大功能:公共信息,灯柱设有LED转播屏和LED信息显示屏,游人可以通过这些显示屏查询所需信息;LED应用,灯柱的整体装饰;广播,灯柱上安装有2组8只扬声器,用于公共广播;通信设备,灯柱还可以作为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提供通讯服务;安保服务,灯柱上还装有监控系统,用于安保工作;太阳能发电,灯柱还安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灯柱的通讯和通风设施供电,游人在灯柱旁小憩的长凳,其实就背靠着这些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