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有多种
个人认为,慈禧选择在义和团暴乱之际向联军宣战是为了维护满清政府的统治,借联军之手剿灭义和团。在清政府看来,义和团会威胁到满清在中国的统治,而列强则需要一个听话的傀儡政府,在慈禧看来,满清政府相对于义和团的领袖更适合当这个傀儡,所以她确信维护满清在中国风雨飘摇的统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列强剿灭义和团。此外帝党和后党的党争也是一方面原因,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所代表的是那些只知道拿旗饷抽鸦片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旗人的利益,帝党则是希望夺回皇权维护皇帝的利益。帝党希望借义和团的力量勤王,后党则引入联络粉碎了帝党的计划。
还有其他的说法
对外宣战纯属百年误传:是一个对内的战争动员令而不是什么宣战书。
6月20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朝廷已经陷入了洋兵和义和拳的双重困境,要求各省督抚通盘筹画,联络一气,接济京师,共挽危局,这道上谕随后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给各省。6月21日,清廷正式发布“宣战诏书”,称列强“三十年来,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日甚一日,无所不至”,“昨日复公然有杜士立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清廷决定对“彼等”“大张挞伐、一块雌雄”。
这个诏书颇耐人寻味。首先,诏书以洋人强行索要大沽口炮台为由进行宣战,殊不知此时大沽口炮台早在6月17日便已失陷,只不过直隶总督隐瞒未报而已。换句话说,联军在6月17日攻占大沽口炮台的行为,其实是构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宣战,6月21日清廷的宣战反落在了后面;
其次,诏书宣战的并没有具体对象,而只是使用了一个带有藐视的代称“彼等”,因此,这在国际公法上能不能算是对外宣战恐怕还是个问题(事实上,后来没有任何国家宣布正式应战);
其三,这个诏书向国民解释了朝廷为何要做出如此决策并呼吁共同御敌,这似乎更像是一个对内的战争动员令而不是什么宣战书。由此,说慈禧太后对十一国“悍然”宣战显然是重大误解,在法理上和逻辑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转)
1、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地反帝反侵略运动高涨,义和团运动趁机兴起。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屠杀了大量信徒、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清政府长期在帝国主义的欺辱之下,一步步被帝国主义蚕食,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也是日益加深,1900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想借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教训。
2、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想废掉光绪帝,但帝国主义代表坚决不同意。光绪帝在帝国主义代表中有很高的威信,洋人的联名抵制废帝,使得慈禧太后内心很不爽,对外国人的态度自然也就变得强硬。
3、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给了慈禧太后以信心。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
4、帝国主义挑起战争,被迫宣战。义和团廊坊大捷后,1900年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帝国主义军队兵临城下,宣战成了唯一选择。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慈禧担心自己死后光绪重掌政权,就想废掉光绪改立自己的侄女婿载漪的儿子溥隽为帝,并准备在1900年元旦举行仪式,但遭到各国的反对而作罢。这时义和团兴起,朝中大臣对义和团的态度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剿灭以免惹怒洋人,另一派主张安抚,利用义和团打洋人。而载漪认为如果义和团能赶走洋人自己的儿子就可以当皇帝了,因此他也主张安抚。这时八国联军攻陷了大沽口,形势急剧变化,载漪就指使军机章京连文冲伪造了一份列强给清政府的照会,提出:一、指明一地由光绪居住。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种钱粮。三、代清政府掌管军队。四、归政给皇帝。慈禧得知后大怒,立即召集御前会议,正式向各国宣战。
义和团事件
义和团事件的其中一个英文名称叫 Mid Summer Lunacy ,中文的意思就是”仲夏的疯狂”。在那个1900年的夏天,慈禧太后不单向八国同时宣战,更下令甘军及义和团向八国驻北京的使馆进攻;更奇怪的是十数万人竟然五十多天都攻不下只有数百守兵的使馆区。慈禧三十多岁时咸丰皇帝驾崩,成了寡妇;年纪尚轻便能够发动政变(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推翻八位顾命大臣,与恭亲王及慈安夺取政权。之后她实质上统治中国四十年,政治手腕绝对了得,为何在1900年的夏天突然作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这和一封假电报有关。当时义和团已进入了直隶。端王载漪(大阿哥溥儁的父亲,慈禧曾欲废光绪立溥儁为帝,后因各国反对而作罢)与总理衙门内某些人伪造了一封电报,称西方列强要强迫慈禧还政於光绪。这封电报是由青岛发往北京,本身很可疑。慈禧缺乏国际常识,信以为真,於是才作出这样不可思议的行为。在当时的宣战诏书内,这样写道:”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可见她真的以为大难临头,才不惜和洋人开战。
最后失败了与11国签署辛丑条约
ps最早是八国联军结果赔钱割地却变成了11国,真的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