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号的干支纪年对照

2025-04-09 11:46: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关于明朝前期的划分,有学者认为是从洪武时期至正统六年(1368年——1441年),也有学者习惯以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做为前中期的界限。
1、洪武年间 洪武  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13681369137013711372137313741375干支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洪武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公元13761377137813791380138113821383干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洪武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公元13841385138613871388138913901391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洪武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 公元1392139313941395139613971398 干支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2、建文年间 建文 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公元1399140014011402干支己卯庚辰辛巳壬午3、永乐年间 永乐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干支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永乐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公元14111412141314141415141614171418干支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永乐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  公元141914201421142214231424  干支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  4、洪熙年间
洪熙元年,乙巳年,公元1425年。
5、宣德年间 宣德  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公元1426142714281429143014311432143314341435干支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6、正统年间 正统  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14361437143814391440144114421443干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正统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  公元144414451446144714481449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   安宗弘光朝:
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次年改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五月为清军所俘。《明史 神宗诸子传》记载:(崇祯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袭封,帝亲择宫中宝玉带赐之。明年三月,京师失守,由崧与潞王常淓俱避贼至淮安。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崧入南京。五月庚寅,称监国。壬寅自立于南京,号弘光 。
绍宗隆武朝: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宣布从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隆武二年八月,南明重臣郑芝龙拒不发兵,以致清军长驱直入福京,不久帝于汀州被俘,旋即绝食殉国。《明史 太祖诸子传》记载:(弘光元年五月)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使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定议,奉王监国。闰六月丁未,遂立于福州,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 。
文宗绍武朝:
隆武帝殉国后,时为唐王的朱聿𨮁和隆武朝的宫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推举明神宗之孙、明思宗堂弟桂王朱由榔为监国。同年十月十六日,江西赣州失守后,朱由榔政权大惊,于十月二十一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于是,大学士苏观生,在广东权力真空与一众明朝藩王已由海路到达广州的情况之下,联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𨮁为监国,以都司署为行宫。隆武二年十一月五日,四十一岁的朱聿𨮁,按兄终弟及的原则,继位称帝,以明年为绍武元年,是为明文宗。十二月十五,广州失陷,帝被俘殉国,在位仅40天。绍武年号并未来得及正式使用,史家称这一政权为绍武王朝。《明史 神宗诸子传》记载:(隆武二年十一月)唐王弟聿鐭自闽浮海至粤。时闽旧臣苏观生撤兵奔广州,与布政使顾元镜、总兵官林察等谋立聿鐭,号绍武,与由榔相拒。是月,由榔亦自立于肇庆,号永历 。 帝王纪年起止公元安宗简皇帝朱由崧弘光元年乙酉年一月至六月1645绍宗襄皇帝朱聿键 隆武元年乙酉年七月至十二月1645隆武二年丙戌年正月—十二月1646文宗节皇帝朱聿鐭绍武元年(年号未使用)1647昭宗永历年间
隆武二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随即殉国。于是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立神宗孙朱由榔于同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以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
隆武二年十一月初八日,朱聿鐭在广州即位的消息传到梧州,为收拾广东民心,朱由榔于十一月十二日东返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同时,追尊其父朱常瀛为端皇帝,兄朱由(木爱)为桂恭王;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
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帝于昆明为吴三桂所杀,台湾郑氏依旧奉永历正朔,直至三十七年郑克塽降清为止。 永历  元年二年 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16471648164916501651165216531654干支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永历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公元16551656165716581659166016611662干支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永历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公元16631664166516661667166816691670干支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永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公元16711672167316741675167616771678干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永历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   公元16791680168116821683   干支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鲁王监国
浙东各地反清运动兴起后,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十八日,张国维等人奉笺迎朱以海出任监国;二十八日又再次上表劝迎。朱以海到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妃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这意味着朱以海为首的监国政权在乙酉年七月到十二月仍沿用弘光元年年号。史籍中有“监国鲁某年”和“鲁监国某年”的不同用法,从现存鲁监国颁发的印信来看,两种纪年方法都曾使用过。隆武政权是以当年七月改元,鲁监国则是次年(1646年)改元,在1645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
永历七年(1653),鲁王取消监国名义。 鲁监国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公元  1646  1647  1648  1649  1650  1651  1652  1653  干支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