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及历史背景。(缩略版)

2025-04-18 10:36:1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回答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时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回答3:

时间: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创刊为起点。
地点:先在上海,而后转到北京,以北京大学为阵地。
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尊孔复古;列强加紧侵略。内忧外患中,知识分子找寻出路;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需要;
文化: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与现代民主要求违背;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的影响,使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中国民众民主意识不足,亟需普及共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