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妈妈能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2025-04-07 00:46:1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谣言:

  乙肝妈妈非常矛盾,她们深知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母乳中含有乙肝病毒,母乳喂养会导致宝宝感染。还有一些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妈妈,虽然不担心传染,但是认为乳汁中含有药物成分,会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不少医务人员也认为:大多乙肝患者不适合母乳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

  辟谣:

  曾经有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咨询我。她顺产了一名宝宝,母乳喂养几天了,但是她非常焦虑,担心母乳中含有乙肝病毒会传染给宝宝,如果宝宝像她一样感染乙肝病毒,将抱憾终身。甚至,她还托关系找人帮她检测乳汁的乙肝病毒DNA(医院不开展此检测项目),虽然在她乳汁中未检测到乙肝病毒,但她依然焦虑万分,又不舍得放弃母乳喂养。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咨询我类似的问题。我告诉她们,只要宝宝出生时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可以放心母乳喂养的。

  事实上,每位产妇在产前医院都会常规检查HBsAg(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物),只要查出阳性,就会在宝宝出生后12~24小时内免费为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免疫接种后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是安全的。因此,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推荐: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另一种情况,乙肝妈妈怀孕前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在门诊长期随访,她们都会提出同一个问题:“怀孕后和产后抗病毒是不能停,那抗病毒药物会不会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目前治疗乙肝的一线抗病毒药有替诺福韦、恩替卡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怀孕期间使用替诺福韦是安全的,这是定论。但口服替诺福韦期间哺乳对婴儿是否安全,这个问题近年来在业内存在争议。不过,欧美近两年发表的慢乙肝指南均倾向于哺乳期间口服替诺服韦对宝宝是安全的。直至今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终于明确推荐:替诺福韦在乳汁中浓度极低,母乳喂养不是禁忌证。换句话说:乙肝妈妈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期间,不用担心乳汁中的药物对宝宝有毒副作用。

  那么,HBsAg阳性的乙肝妈妈,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只要没有禁忌证,在产后12小时内,宝宝要按规定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二、可以给宝宝哺乳,哺乳前检测乳汁的乙肝病毒DNA并非必要。

  三、因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替诺福韦治疗期间怀孕的,可继续用药和怀孕,母乳喂养前不需要停药。口服其他抗病毒药物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改为替诺福韦,可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乙肝妈妈担心传染而不给宝宝哺乳或为了哺乳停用抗病毒药物,就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都是不科学的。

  辟谣专家:韩焕钦,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主治医师

  复核专家:王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2019.

  [3]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年,37(7):388-396

回答2:

能进行母乳喂养,须及时和医生沟通,采取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从怀孕7个月起,每月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如果是临近生产的孕妇发现得了乙肝,在发现时可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在1~2周后打第一支乙肝疫苗,以后则1、6月间期顺延,保护率可高达97.13%,效果较好。 2,携带乙肝病毒可正常哺乳!   在美国,对于不幸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妈妈,只要她们只是病毒的携带者,并没有其他的肝病病理反应时,通常他们鼓励这些妈妈们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乙肝携带的育龄女性,她们在分娩后,新生儿应该在呱呱坠地的最短时间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之后,这些疫苗和免疫药物就会很快对孩子形成保护,而他们的研究也发现,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她们乙肝病毒DNA检测为阴性、肝功能正常,就说明她们的体内病毒没有活跃,而此时检测这些准妈妈的乳液,并不能发现其中含有乙肝病毒,所以满足这些条件的新妈妈可以放心地给孩子哺乳。   提醒:如果新妈妈出现乳头破裂时,应该禁止喂养,所以哺乳期间保护自己的卫生,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新妈妈更为关键。另外,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新妈妈还是担心自己的病毒侵害孩子的话,那也可以采取把自己的乳汁吸到奶瓶,用奶瓶喂养的方式,而盲目地放弃母乳喂养却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回答3:

最强大夫: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载量是阴性,可以进行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