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很多次关于相权愚弄皇权的例子,其中赵高的指鹿为马对于我们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并且历代皇帝都知道如果相权太高,在新皇即位、地位还不稳固的时候就很容易在内部产生叛乱,所以很多皇帝都在尝试废除丞相,比如汉武帝设立内朝,用内朝大夫分掉丞相的实权,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样的想法。
丞相制度最早是诞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候丞相的存在就是帮助国君处理事务,但是随着后来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丞相的名称也一直在变,不过它的职能却没有变。也正是由于丞相能够帮助国君和皇帝处理事务,后来出现了相权和皇权的争夺,造成了很多的争端。
明太祖那么迫切想要废除丞相制度,其实是因为他在位时期,鉴于元朝时期由于丞相权势过重,使得在元朝后期时,宰相经常左右皇位的继承,使得皇权不稳固,内乱屡屡发生的事情。所以他在位期间就一直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他认为,丞相制度的存在严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容易导致社会动荡。
并且在那时候的自己手上拥有的实权很少,如果想要加强皇权、能够独揽大权,废除丞相制度是他觉得志在必行的事情。所以在胡惟庸谋反的时候,他借着谋反罪将胡惟庸诛杀,并在此同时,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利分给六部,要求六部直接对自己负责。且下令自己的后世子孙也不得再设立丞相一职,至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元朝时期的丞相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可以阻碍皇帝的决策,所以朱元璋要废掉丞相制度,自己掌握绝对的权利
估计是因为朱元璋时期,丞相的权利过大,而且没有人能够制约,皇权受到了威胁,所以就要废除丞相制度了。
丞相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皇帝的决策的,朱元璋主要是想要把权利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废掉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