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料或发酵(图4-4)完毕即进行装袋与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5%~20%。
图4-4 平菇拌料现场
装袋时一层菌种一层料,稍短的袋子(立埋覆土栽培的)中间可只装一层菌种,较长的袋子中间应装2层菌种,两头再各播一层菌种。
新法播种:传统的播种方法,是在菌袋两头用菌种封口,以防止杂菌入侵定植。但这种方法菌种与薄膜直接接触,易受外界温度、光线的直接干扰,并常被袋口料膜的积水所影响。新法播种的要点是在两头的一层菌种上再加盖一层 0.5厘米左右的料,刚好把菌种盖住为宜。改进后,菌丝恢复生长快,能缓冲外界影响,防止表层过早老化结块,改善了料层内部通气性,加快了发菌速度,提早出菇。
播种时还要注意:菌种使用前要用手掰成手指头大小。菌种块过大,减小菌种与料的接触面积;过小,菌丝断裂程度过大,吃料能力减弱,菌丝连接困难。菌袋要达到合适松紧度。
装好的菌袋即置于选定场所进行发菌管理。发菌过程包括萌发期、定植扩展期、延深伸长期和菌丝体成熟期四个阶段。高温季节应置于通风良好、阴凉闭光的地方。堆码高度及排距要视气温及料温情况灵活调节,要注意检查,严防高温“烧菌”。如发生烧菌,应尽早倒袋降温,排出废气,给予补种。
当菌丝长满全部培养料后,还需继续生长,进一步浓白,称为“回菌”,一般需4~5天。尔后,菌丝停止生长并开始扭结形成原基。此时是菌丝阶段向子实体阶段转化的关键时期,管理重点是:①降低温度,增大温差(8~10℃)。低温刺激可促进原基形成,气温以20℃以下为宜;②增加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③增加光照。去掉遮荫物,用光抑制菌丝生长,促使菌丝扭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