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就是他傲世轻物、自我张狂、孤高自许的最终结果。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可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完美无缺,他也有凡人必备的缺点,比如刚愎自用、眼中无人、骄狂自负等等人性的弱点,他全都具备。 这些凡人都会有的性格缺陷,关羽却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因这些性格弱点而断送了自己那颗英雄头颅。
而史上真实的关羽这位凡人最显著也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为人张狂、目空一切、自傲清高。
关羽有多自负?多傲慢?多容不得人?看看《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便可窥端倪。
《资治通鉴》载:“刘备称汉中王,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余皆进位有差。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绶,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刘备取益州、称汉中王后,关二爷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前部司马费诗奉命赴荆州给他授印绶,他听说张飞、马超和自己并列为上将,并无异议,但一听说老将黄忠也被封为后将军,勃然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不仅立即翻脸,还拒绝接受印绶。
黄忠虽老,勇力不减当年,关羽不愿和他并列,不仅涉嫌年龄歧视,还出言不逊,一向义薄云天、忠烈千秋的关羽,居然容不下黄忠这位勇冠三军的老头儿。关羽气度偏狭,由此可见一斑。他不仅瞧不起老当益壮的黄忠,还在刘备最春风得意时给大哥劈头泼上一盆冷水,如此为人,如此狂傲,已经注定了他最终败亡的悲催结局。
关羽失掉荆州、魂断麦城,就和他这种自傲清高、骄狂嚣张的性格所导致的。
关羽的结局,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驰骋三国的一代名将、“战神”关羽,居然被东吴的一介无名小将马忠擒杀,倒也让人始料未及。
孙吴袭夺荆州,诛杀关羽,其实也是为情势所迫,决策者孙权也是要下很大决心的。自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以来,孙权对刘大耳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虽然恼恨异常,但也未敢轻举妄动,主要是慑于北边虎视眈眈的强大曹魏之威胁,因此没有足够决心彻底撕毁孙刘联盟的歃血约定。而最终使孙吴下决心撕毁盟约朝关羽的后心捅一刀,始作俑者恰是关羽本人。《三国志》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孙权为了巩固吴蜀联盟,特意派使者赴荆州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清高傲慢依旧,他辱骂来使,态度坚决地表示不和孙权结亲。他不许婚也便罢了,还用毒辣尖刻的语言骂辱使者,骂得有多难听?史籍没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倒有描述:“吾虎女安的配犬子耶”!关羽如此自傲孤高,也难怪孙权会大怒了,便最终下了联合曹魏、袭取荆州的决心。
吕蒙白衣渡江,打了关羽一个冷不防,但他毕竟是一位军事才能出众的骁将,虽然猝不及防,虽遭吴军偷袭,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身死人手,可他到这时还不反思己过,还不收敛自己骄横跋扈、霸淩部下的劣行,等于往作死的路上再进了一大步。
《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记载:“自羽之出军,(糜)芳、(傅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掳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
关羽没有大局观,亦不识大体。也许他威胁拒绝施救的糜芳、傅士仁“还当治之”只是一句气话,但作为二将的上级,在兵凶战危的紧急时刻说这样的话,显然没经过大脑,终使自己陷入极为被动的战争绝境。糜芳、傅士仁恐惧关羽回来后会大加报复,严厉惩治自己,干脆献城投降了孙权。至此,关羽已基本没得救了。
襄樊之战失败后,关羽被迫率军逃跑,沿途军心涣散,军无斗志,部下逃亡殆尽,大都不愿与他同生共死,可见其平日之为人。关羽父子和十几个亲信仓皇逃到临沮彰乡时,被吴将潘璋的部下马忠设伏擒获。
吴军获胜后,孙权完全可以效仿曹操当初那样放回关羽,但他却下令“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是孙权气度不够恢弘大度吗?肯定不是,连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身为一代有为帝王,孙权决不会拿名誉当儿戏的。他要杀关羽,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一时冲动。
孙权不惜身背骂名诛杀关羽,其理由《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所记载:“(孙权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以不及除之,自取大忠,乃议徒都。今乞可生”!
孙权将关羽视为狼子,必欲除之而后快,最后致命一击,关羽雄健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看似孙权残忍无情,其实是关二爷多年任性为人埋下的祸根,他作死得死,从被吴军俘虏的那一刻起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关羽因不识大体,孤高自傲而害了自己,也害惨了大哥刘备和刚建立不久的蜀汉。对刘备而言,荆州一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两个基本战略都化为泡影,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也变得极为艰难。荆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呢?对于荆州的地理位置,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荆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已经毋须多言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谓蜀汉不能承受之重。
刘备若得荆州,就可以从荆州和益州(出汉中)两面夹击中原的曹魏,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终极目标。一旦失去,不仅统一天下变得遥不可及,而且北伐中原也变得异常困难。如果荆州未失,虽不敢断定蜀汉一定不会亡,但至少不会那么快就败亡,况且不失荆州,关羽不死,刘备的情绪就不会出现那么大的波动,导致用兵频频失误,更打乱了大战略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制定的全盘计划, 使蜀汉政权迅速由盛转衰,匡扶汉室的宏图大志也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得不让后世对勇冠三军的关羽又是恼恨指责又是扼腕叹息。
关羽是古今难求的良将,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关羽是人不是神。人们在歌颂他所向无敌之“武圣”和忠义千秋的倜傥雄姿时,也不要忘了他身上也有凡人皆具有的缺陷,还原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形象,才能还原历史之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