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2025-04-05 21:27: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抗战时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即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实行了这个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①特点:1935年没收富农出租土地;1942年承认富农土地所有权,减租减息;1947年没收富农多余土地及部分财产;1950年建国后保护富农土地和财产。
②原因:1942奶奶由于中国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调整是为了调动富农的抗日积极性;1947年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调整是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以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国后,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阶级,稳定民族资产阶级,顺利完成土地改革,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 A.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回答2:

抗战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已经由广大人民和官僚阶级、地主阶级的对立转变成了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对立,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有必要放下各阶级之间的次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所以实行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