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属植物约有100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至大洋洲。中国有74种2变种,产于秦岭以南各省,尤其是云南南部。
石斛属附生草本植物。茎簇生,很少稀疏分布在匍匐茎上,直立或下垂,圆柱形或扁平三角形,不分枝或很少分枝,有几个或几个节,有时一至几个节膨大成各种形状。它们肉质(也称为假鳞茎)或质地坚硬,有几片至多片叶子。
石斛叶互生,平,圆柱形或两面扁平,先端不裂或2裂,基部有节,通常有一鞘和一柄。总状花序或有时伞形花序,直立,倾斜或下垂,生于茎中部以上的节上,有几朵到多朵花,少数退化为单花;花由小到大,通常是展开的;萼片几乎相似,离生。
[来源]
兰科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
atum.var.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
m candidum Wall.ex Lindl.或金钗石斛Dendrobiium nobili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全
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后烘软,再边
撮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后弹簧状,
烘干,习称“耳环石斛”。
[药材特征]
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华或有
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
嚼之有粘性。
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
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无臭,味淡。
马鞭石斛:呈长圆锥形,长40~12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表面黄色
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味微苦。
黄草石斛:长30~80cm,直径0.3~0.5cm,节间长2~3.5cm。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
,具纵沟。体轻,质实,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嚼之有粘性。
耳环石斛: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长3.5~8cm,直径0.2~
0.3c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端面
平坦。嚼之有粘性。
金钗石斛:呈扁圆柱状,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表面金黄
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味苦。
[主要化学成分]
金钗石斛茎含生物碱0.3%,主要为石斛碱,石斛次碱,6—基石斛碱、石斛醚等。此
外,尚含粘液质等。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
。
食用的最好方法是原药煎熬,一般加工过的直接口服不过效果不佳!
1、金钗石斛: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状弯曲,基部明显收狭,不分枝,具多节,节有时稍肿大;节间多少呈倒圆锥形,长2-4厘米,干后金黄色。叶革质,长圆形,长6-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抱茎的鞘。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长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长5-15毫米,基部被数枚筒状鞘;花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6-13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长3-6毫米;花大,白色带淡紫色先端,有时全体淡紫红色或除唇盘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外,其余均为白色;中萼片长圆形,长 2.5-3.5厘米,宽1-1.4厘米,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先端锐尖,基部歪斜,具5条脉;萼囊圆锥形,长6毫米;花瓣多少斜宽卵形,长2.5-3.5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钝,基部具短爪,全缘,具3条主脉和许多支脉;唇瓣宽卵形,长2.5-3.5厘米,宽2.2-3.2厘米,先端钝,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并且收狭为短爪,中部以下两侧围抱蕊柱,边缘具短的睫毛,两面密布短绒毛,唇盘中央具1个紫红色大斑块;蕊柱绿色,长5毫米,基部稍扩大,具绿色的蕊柱足;药帽紫红色,圆锥形,密布细乳突,前端边缘具不整齐的尖齿。花期4-5月。
2、鼓槌石斛:茎直立,肉质,纺锤形,长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节间,具多数圆钝的条棱,干后金黄色,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达19厘米,宽2-3.5厘米或更宽,先端急尖而钩转,基部收狭,但不下延为抱茎的鞘。总状花序近茎顶端发出,斜出或稍下垂,长达20厘米;
3、流苏石斛:茎粗壮,斜立或下垂,质地硬,圆柱形或有时基部上方稍呈纺锤形,长50-100厘米,粗8-12 (-20) 毫米,不分枝,具多数节,干后淡黄色或淡黄褐色,节间长3.5-4.8厘米,具多数纵槽。叶二列,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5厘米,宽2-3.6厘米,先端急尖,有时稍2裂,基部具紧抱于茎的革质鞘。总状花序长5-15厘米,疏生6-12朵花;花序轴较细,多少弯曲;花序柄长2-4厘米,基部被数枚套叠的鞘;鞘膜质,筒状,位于基部的最短,长约3毫米,顶端的最长,达1厘米
1、金钗石斛:产于台湾、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广西西部至东北部(百色、平南、兴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长宁、峨眉山、乐山)、贵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沧源、勐腊、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贡山一带)、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480-1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鼓槌石斛:产于云南南部至西部(石屏、景谷、思茅、勐腊、景洪、耿马、镇康、沧源)。生于海拔520-1620米,阳光充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3、流苏石斛:产于广西南部至西北部(天峨、凌云、田林、龙州、天等、隆林、东兰、武鸣、靖西、南丹)、贵州南部至西南部(罗甸、兴义、独山)、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西畴、蒙自、石屏、富民、思茅、勐海、沧源、镇康)。海拔600-1700米,生于密林中树干上或山谷阴湿岩石上。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