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质因素:温度低、溶氧低、盐度波动大、pH值异常、水中关键离子浓度不合适以及藻相异常等。
2.管理因素:放养密度大、水位太浅、换水量不够、投喂量不足(一般控制在体重的6-8%)等。
3.病原因素:
(1)病毒感染: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的对虾身上有斑纹,甲壳旁边有一突出包;肝脏细小病毒HPV感染对虾肝脏细小发白。
(2)弧菌超标。
(3)肝肠胞虫(EHP)感染,表现为肌肉组织病变最为严重。
4.自身因素:
(1)苗种质量差:带毒苗、抗生素苗和高温苗易空胃,建议直接排塘。
(2)营养缺乏:氨基酸不均衡、缺乏维生素、投喂不足、缺乏天然饵料。
(3)运苗时间过长:缺氧或高温影响苗种体质。
饲料添加剂华昌优兰宝的使用。对虾的肠胃非常的简单,饲料在对虾体内停留时间短。对虾有一个好的肠道消化系统才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长期拌料添加华昌优兰宝有助于提高肠绒毛的高度和粘膜的厚度,增加成熟上皮细胞的数量,保证肠道健康。而且华昌优兰宝中丝兰多糖成分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有助于保护对虾肠道菌群稳定。
( l )虾苗起捕后,在无水的容器内放置了很长时间才投放于成虾养殖池喂养。这样的虾苗,由于长期渴水或长时时间受阳光照射,其嫩壳变红变硬变老,投喂后,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 2 )投放虾苗的个体过大。也就是说,所投放的虾苗己经长成了成虾或半成虾,投放池中喂养,自然不会有多大的产鼠。
( 3 )长期饥饿,使克氏鳌虾没有生存或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
( 4 )投放虾苗的密度过人(每亩超过 15000 尾),使虾没有正常生长活动的空间。
( 5 )水体中的 pH 值长时问偏高( pH 了直大于 7.5 ) ,致使虾体壳变硬,提早发红,不能正常蜕壳生长。
( 6 )长期使用硫酸铜或有机氯类渔药,致使虾池中的天然饵料灭绝.同时由于过多的化学元素残留,在虾体内逐渐累积而产生慢性中毒,使虾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
( 7 )投放虾苗的时间过迟(盛夏投放虾苗),且虾池内水体温度长期处于 32T 以上,使虾长期处于避暑状态而无法正常摄食、休息和生长。
一、自身原因:
1、苗种质量:本身带病毒,抗生素育苗,高温育苗,这三种情况易空胃,建议直接排塘;
营养缺乏(苗场喂丰年虫少):进行营养强化
2、运输问题:运输时间过长,缺氧而影响体质,或者温度升高。
二、环境问题:
1、理化因子:pH、氨氮、亚硝、硫化氢、余氯、碱度、硬度等指标
处理方法:参照放苗前水质调控。
2、温度:温度与虾生长呈正相关,水温偏低,长速慢。处理:抗应激产品;防寒抗冻;多用补钙产品;加深水位保温,肥浓绿水吸收光照;有条件架设锅炉和大棚。
3、盐度:盐度与对虾生长呈负相关,盐度越高生长越慢,处理:建议添加淡水,或者雨季续集淡水,加大换水量促脱壳。
4、溶氧:在正常范围内与对虾生长呈正相关。处理:多改底、应急时下增氧剂。
5、藻毒素:光合细菌加沸石粉吸附打底,解毒产品解毒,氧片氧化。
6、藻相:稳定而平衡的藻相利于对虾快速成长,硅藻水最适宜生长。
7、营养不足:肌肉腐烂南方也叫棉花虾,壳内无肌肉。由前期营养不足导致:缺乏维生素;投喂不足;水体缺乏藻类或藻类老化,缺少天然饵料。
三、生物因子
1、病毒: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表现为对虾身上有斑纹、甲売旁边有一凸出包。肝脏细小病毒表现为肝细小发白。
2、弧菌:偏高。
处理:(1)氧化:臭氧片氧化,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利于活菌生长;
(2)以菌抑菌:EM原液定期泼洒和内服,占据空间抑菌;
三、生存空间:
1、密度:放养密度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密度越高生长越慢,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2、水位太浅,加高水位。
3、换水量不够,适当加大换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