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假理财求助无门 被银行"飞单"砸中谁来负责

2025-04-06 18:54: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银行“飞单”再出大案,近日民生银行曝出30亿元“飞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涉案金额令业内侧目,银行理财产品再度陷入信任危机。事实上,近年来投资者购买银行“假理财”求助无门屡见报端,被“飞单”砸中后谁来负责?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亟待解答。
所谓银行飞单,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保险、基金甚至P2P理财产品等不属于银行的理财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扩张,银行的管理、风控却没能跟上脚步,近年来“飞单”案件高发。2014年6月,平安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中两个客户经理销售“飞单”,替外来项目非法集资近亿元。2015年,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陈英顺因违规代销一单5亿元理财产品被免职;2015年7月,广发银行被曝“飞单”,资金损失达767万元;2016年,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个别员工代销私募理财案发,涉资逾4000万元。
对于银行“假理财”屡禁不止的原因,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介绍称,银行飞单一般是银行的内部员工来实施的。这些员工如果发展客户去购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可能得到的报酬比较低。如果是购买第三方的产品,提成或者报酬会比较高。而很多客户对银行具有天然的信任,所以很容易被游说,从而购买了相关产品。
上海小财迷提醒投资者,不要对银行理财盲目的信任,除非了解清楚,才可以投资。